新御宅屋 > 其他 > 好友 > 第495章
  僧人说:“只要您信,只要足够虔诚、只要愿力足够强大——山挡您,挡不住您;海淹您,海要从中间分开。”
  荀靖之讽刺地问老僧:“法师修净土宗,你念诵‘南无阿弥陀佛’,就能转生净土么?如果是这样,你已获得来世之许诺,不必再殚精竭虑,想着怎么救济世人了。世人水深火热,不过都是自己的劫。”
  所以,是江陵的百姓该死!所以,神佛就只是看着。
  僧人以一首佛偈回答他说:“郡王,贫僧听闻您曾修道多年,道经云:一入大乘路,孰计年劫多。世间多劫,本非人愿。而佛门有佛偈说:若有菩萨行,不厌生死苦;具足普贤行,一切莫能坏。郡王,道门也好、佛门也好,您有菩萨心,见生死苦,不抽身离去。只是您不信。郡王,要信!”
  《太乙救苦护身妙经》曰年劫多。是,这世间从来不能遂人所愿。佛也好、道也好,荀靖之现在一个都不信,长生——他不求长生,超脱——他不求超脱,他现在只是想保住江陵、保住江陵一城百姓的命!
  他说:“我如何信?!”
  僧人说:“请郡王随我念经!”
  “为何?”
  “郡王的内心不安定了。”
  “我若念经,就能安定么?!”
  “郡王问净土宗口诵‘南无阿弥陀佛’成佛事——人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就能超脱轮回、转生西方佛国——郡王是以为如果只念“南无阿弥陀佛”就能得救,岂不是人人都能得救么、岂不是太过轻易吗?可是郡王,您现在说不出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您什么都不再信了,您的心散乱了。
  “时时能说出‘南无阿弥陀佛’,不是危急发愿时才想起这六个字,是有无量功德。人若心思散乱时、或极度惊恐时,心绪被填满,脑海中又怎么想得起来‘南无阿弥陀佛’呢?佛门平时持咒、持戒,反复诵念‘南无阿弥陀佛’,皆是为了摒除杂念的干扰,使自己时时能脱口而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荀靖之在里坊外,随着众人诵念了一声。
  南无阿弥陀佛。
  他信!为什么不信,他如同一团黄泥,佛陀要揉捏他,他就躬身让佛陀的手在他身上揉捏出形状。他信,他已心无杂念,虔敬得热泪盈眶,望着佛寺上飘动的香烟,几乎流出泪来。
  他信……
  他怎么能不信呢。北方火光不断,他在里坊外与郡人一同发愿,他的声音流入念佛的声潮中,那是如此浩大的声潮。人必须信。只要足够虔诚,山要来挡,挡不住;海要来淹,海从中间分开。
  南无阿弥陀佛。
  荀靖之握紧了手里的杀生剑。这把剑与佛门有缘,剑柄内铸进了一枚舍利。他拿着这剑,除非到他死在这把剑下之时,否则他信,绝不动摇。
  赵弥来向荀靖之回报,各大路大街上的士兵已列好军阵,拿好了盾牌和兵器。
  荀靖之看了一眼北方的火光,说:“好。”
  荀靖之对赵弥说:“你看好列阵的士兵,我带其他人去城北,去查看倒刺是不是放好了。”
  赵弥说:“郡王这是孤身赴险,我赵弥不答应!我和您同去!您既然将命托在了我的手里,我就不能放您离开我的眼下。郡王,我的命是你救下的,我不可能看着您离开,而我独自留在后面!”
  荀靖之说:“好!”
  好。何必拒绝赵弥。他叫了平藏用和一个副将守在城西,自己和赵弥带一队士兵前往城北的里坊。
  念佛声渐渐远去,荀靖之带兵往城北走,忽然有急信兵来敲铃寻找主将。赵弥回敲了军铃,急信军找到了方向,迅速朝他们赶了过来,翻身下马传报:
  公安县方向有火光,夜中自城墙上看不清路上是否有大军行进扬起的尘土,但敌军似乎是调了江陵东南公安县的驻军,一起来攻打江陵郡城了!
  荀靖之问:公安县没有燃起意味着将来支援的青色烽火吗?确定不是许朝的援军吗?
  他不相信。他不信他等来的不是从公安县来的援军,而是伪朝的军队。
  南无。
  阿弥陀佛。
  传信的士兵口齿清晰,回答道:“回禀郡王,公安县没有点燃烽火!路上有照明的火把,我们已在城上清清楚楚看见了火光,这才知道有军队来了,这说明军队离江陵郡已不到十五里了!”
  一面正攻,一面偷袭。
  南无、阿弥陀佛。荀靖之紧紧咬住后槽牙,只觉得遍体生凉,体内却又有急火焚心,寒意痛意在浑身交错。好。他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好、好。
  什么公安县不公安县,伪秦这是要拼命了。
  伪秦此夜已不怕抽调了公安县的兵力让许朝水军夺回公安县了。他们势必要拿下江陵郡。
  以前伪秦不肯失去公安县,是为了切断许朝过江的援军,继续围困、攻打江陵——如果今夜就能夺回江陵郡,主郡已在手中,公安县难道还能长久地被许朝握在手里吗!
  荀靖之没说话,赵弥说:“再探!一会儿去城北找我们。”
  传信的士兵立刻翻身上马,往城西走了。
  荀靖之和赵弥等人继续往城北走。念诵佛经的声音越来越远,远到根本听不见了。北城门附近的攻城声、叫喊声渐渐扑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