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其他 > 好友 > 第435章
  陛下在心里隐隐觉得,自己不会好起来了。他开始回避录公等人,日日要荀粲带剑携弓守在自己殿外,又叫了裴昙——他曾经的恩人的女儿——陪在自己身侧,他向她回忆她那忠诚仁厚的父亲,廷贤啊……他的陪伴曾经让陛下感到了毫无背叛风险的安心。
  陛下要裴昙给自己讲讲她父亲的往事,有时会要求她记下自己清醒时说的话,不时拿给自己看。
  陛下想把太子定下来了。谁都不能再阻拦他,他的私心也不能再阻拦自己了。
  这是为了许朝的命运。
  许朝是该有一位名正言顺、年轻有为的后继者了。
  陛下趁自己神智清醒,采纳了妹妹的建议,让荀靖之接替荀彰之留在泗州,下诏叫荀彰之回来。
  荀靖之到达兰陵郡那天,荀彰之到城外接他。几天之后,主客换了过来,他送荀彰之从那里离开。荀彰之身体有伤,没有骑马,他是乘车离开的,他上车之后,荀靖之就看不到他了。荀靖之只能注视着一辆车,车往前走了。
  一队车马向南方出发,旌旗在寒风中摇动。
  荀靖之目送兄长南下,那风中的旌旗将一同前往长江南岸。长江、淮河、黄河,意味着三种命运:他的哥哥和舅舅在江南,他留在淮河以北,而第五岐在黄河之北。
  荀彰之走了。荀靖之知道,这次自己不是身在郢州那样的地方了,他留在陌生的泗州、陌生的兰陵郡,除了自己的勇气和决心,以及一个阿质达显外,似乎一无所有。
  五岐兄何时回来?
  他抬起头,眸子中倒映着一道亮影。他再次感受到了尸群冰冷的目光,一双双浑浊的眼睛在暗中窥视着活人,令人头皮发麻。毛骨悚然。
  或许窥视的不止是尸群,关西已经太久没有发出声音了,泗州之东是亳州,亳州已与被伪朝侵吞的土地接壤。不祥而危险的预感在荀靖之的心中蔓延,一只巨兽蛰伏在黑暗中,它不是不存在,只是尚未出现。
  压力重重。
  那面挂在荀彰之车前的亮眼旗子久久出现在荀靖之眼中。一面锦绣之旗,淋雪之后,又被风吹动,在风里摇摇晃晃。那面大旗,似乎暗示着一种命运。
  十二月二十五日,时间已过小年,临近年底。荀靖之在为亡故之人烧过纸后,去了一趟军营。此次北伐征集的士兵,多有南方人,从未到过北方,过江之后,因准备不足,手足冻裂。更有甚者,冻掉了脚趾。荀靖之在军营中巡视后,向一众士兵保证,军中将补发滋润手足、防止冻伤的油膏和棉衣,再补发一个急救小包。
  荀靖之在北上前,已留信托陈公绥想办法替他找油脂,找到后送往泗州。当初荀靖之在卢州军中认识了一个小士兵,他已经忘了他叫什么名字,但是记得他会替姐姐卖防冻手油膏,他说有的是人买——卢州是苦寒之地,荀靖之在那时便记住了要防冻手这件小事。
  陈庆带兵出走、荀彰之坠马后,将士间的互不信任和不和隐隐扩散,军队不愿意再往东走,众人都想把东边的尸疫拖到明年,等拖到出了年关,再去处理。明年又是新的一年了,这是一个开始,旧的坏的运气似乎已经归零,众人又会有无限希望。
  但明年就会好吗?一件事情,若不去做,便永远不会好。
  荀靖之不打算拖延处理胶东尸疫的事情。趁西方无事,他们若是能尽快稳住东方,就应该尽快稳住东方。
  营帐中有人说尸群可怕,不如过年先休息,让军士养精蓄锐。荀靖之念了一遍:尸群可怕吗?
  可怕吗?没那么可怕——一个人可以咬住自己试试,人的牙齿没有野兽锋利,不会轻易刺破皮肤。何况士兵们有铠甲、可以持盾,何况这是冬天,众人都穿着厚衣服。
  尸群也不像人群,心智狡诈。对上庞大的人群,尸群本是必然该死的。只不过,人们有时候怕的不是现实里的尸群,而是自己幻想的尸群。幻想的尸群给了现实的尸群更强悍的力量。
  不要恐慌。尸疫的轻症,乃是恐慌。重症才是变成狂尸。
  有人问荀靖之真的不恐惧尸疫吗?荀靖之说:“人都会恐惧,但我是天子的外甥。”
  他是天子的外甥,这句话听起来傲慢,说这句话的人既是一位皇帝的外孙、也是一位皇帝的外甥,是许朝唯一一位皇太女的儿子,他似乎在告诉所有人,他有天命在身。
  然而这句话恰恰也含着人情与谦卑:作为一个外甥,他的舅舅身体衰弱,他有责任保护曾长久庇护、照顾他的舅舅;作为一个天家人,他有责任保护许朝人。他不是不会恐惧,而是不能恐惧。
  荀靖之问向他发问的人:“我有自己的身份,大人也有自己的身份:大人是某某人的儿子、丈夫、父亲,大人怕吗——是更为自己这个人害怕,还是更为身后的很多人,而害怕自己出事?”
  发问的人明白了荀靖之的意思。
  荀靖之向一众将军许诺,他任人绝不区分南北:只要在北地招降的将军敢出力,他就敢提拔,若是有人违令,他也敢杀了他。他绝不纵容任何人。
  与弟弟荀靖之相比,荀彰之娴熟于官场,身上自有别人冒犯不得的雍容贵气,或许那种贵气便是帝王之气,荀彰之会是一位有德的国朝继位者;然而荀靖之令人恐惧。
  对一众武将来说,荀靖之也是做过武将的人,不知有多人都死在了荀靖之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