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其他 > 好友 > 第410章
  荀靖之听了第五岐的话,有些愕然。第五岐说:“殿下是长辈,在殿下再次开口,说我刚才说过的话前,我不知道殿下说的我该爱你是试探还是要求,我惊恐地站在原地,不停地想我怎么样能不把你牵扯进来。”
  荀靖之说:“我……不够了解我姨母。”他回过神来,拍了拍第五岐,说:“我姨母都说了:我爱第五岐。我们的事情,我可不能不牵扯在其中。我想着,就算我姨母真的生气了,那我就去北扬州挨一顿骂,我们两个一起被骂一顿,也就没事了。”
  第五岐说:“哪里是挨一顿骂就能解决的事情。”
  “那就挨十顿骂。胳膊、腿和心都长在我身上,要是有人不允许我见你,我却偏要见你。我翻墙见你,敲你屋门的时候,你记得给我开门。”
  荀靖之这话说得很孩子气,第五岐笑了笑,顺着他的话开玩笑说:“不必翻墙,我肯定在路上等你,我们两个直接走了。挨骂是白挨骂。我没有犯错,奉玄也没有。”
  第五岐说完,荀靖之忽然想,是的,他没有犯错。天地生他,他以真心爱人,这不是犯错。
  第五岐是赶路来的,说了一会儿话之后,荀靖之怕他太累,让他靠着自己小睡一会儿,他说等回了城里,他们有的是说话的时间。第五岐并不勉强自己,靠着荀靖之闭上了眼睛。
  荀靖之静静看着第五岐,五岐兄的眉眼好看,眉毛清晰分明,一双眼睛美而冷冽,有英武锐气……眼睛若只是美,其实不够美,五岐兄的眼中有神,眼中的一点冷意,如大雪中有一点伽罗香。
  超乎色相。
  五岐兄闭着眼睛休息,荀靖之觉得也很好看。眼睛的贪欲在于喜欢看好看的东西,他有一次看着第五岐,看着看着想起来齐宣王的一句话:寡人好色。
  寡人好色,荀靖之暂时收回了目光,靠着车壁,又想起了姨母冒雪和他一起走出宫去的那天。还俗,他销去了道牒。舅舅、姨母、哥哥……他的下属,互相攻讦的官员。第五岐在他的身边。
  过去和现在纠缠在一起,荀靖之没想到,如今的自己竟然在处理越州的公务。五岐兄年少时可想过,有一天他们会处在这样的境地中吗?
  克绍箕裘、踵武赓续,这样的词有时候让人厌恶。第五岐是武家子弟,他想打仗杀人吗,他不想打仗杀人。佛经或是兵书——人说慈不掌兵。荀靖之觉得这句话不对。只有见众生相而尚有一点慈悲心的人,才能用好利刃。
  慈悲是将人当作人看。怜悯这个词太高高在上了,其实没人能超出这个无情世间,高高在上俯视所有人。菩萨的心是慈悲心,不是怜悯心。
  无慈悲心者,见人如见蝼蚁,杀机之下,不存生机。
  然而,每当荀靖之想起卢州,又会觉得,或许“慈不掌兵”这个词是对的。慈利众生,不利于己——韦衡因为那一点点介于怜悯与慈悲之间的心软,死在了龙门所。韦衡死后,卢州没有好起来。
  这世间的成败仿佛只是偶然的集合,不会被仁义、慈悲的宏愿所感动,而是被人的贪婪、私心推着往前走。
  寡人好色?荀靖之看向第五岐,不只是因为色相。五岐兄从不自命清高,但是从不贪于私利,荀靖之欣赏他的风骨。
  “韦衡”……这已经是一个有些陌生的名字了,韦衡说他年少时不知道什么是镇军府,人难以预测自己的命数。以前荀靖之不理解韦衡的所作所为。现在他成了长官,曾经站在他身前的韦衡、师姐、师父、宣德郡守……都已退场,他手握权力,亲自面对着这个世界,他那年少时代的幻想和豪气已被现实压碎,或许他体会到了韦衡的感受,他看到的不是一个秩序井然的官场,这是一个金玉其外的烂摊子,无数裂痕在暗中蔓延。
  这世界是堪忍世界,苦在其中。钱、粮,兵马。宦海,上下。权力倾轧,利益纷争。
  贞和二年,陛下赏赐卢家三顷良田,录公不敢接受良田,只请陛下将会稽郡外马坞山下的荒地赏给卢家。
  许朝有律,垦荒所得土地归垦荒者所有。从明夷二年开始,百姓就开始在马坞山下垦田了:割去杂草、犁地翻出土中的硬石、废力把肥挑到田间、施肥晒田,百姓花两三年垦出了一块一块可以用于耕种田地。然而到了贞和元年,明州依旧上报马坞山下的土地是荒地,荒地是无主的,录公坐享其成,“谦虚”地将大片“荒地”收到了卢家名下。
  越州浦江郡上虞县有五顷上田,但县中税收不足,去年有三个月没给县吏发饷。上虞县的上田是崔琬家的私产,崔家的田地免征赋税,从县衙走三千步就能望见城外的上田,不过,县令休想从上田里要到一粒稻子。
  上虞县这样的地方到底是穷还是富?地是算多的,还是算少的。荀靖之有时候很想把吴宁郡的崔琬叫来,问崔琬知不知道他家一年能收几万石稻米。
  秋日……该收赋税了,许朝正在征兵。
  荀靖之看了看身侧闭目休息的第五岐,自己也闭上眼睛,休息了一会儿。因为第五岐在他身边,他才敢放松下来——他一直不敢松懈下来,现在他察觉出自己有些疲惫了。江表门阀常年经营越州,越州的人情和政务都比郢州复杂得多。
  左支右绌。
  到城门外时,士兵核查入城人员,车马一停,荀靖之醒了过来。第五岐也醒了。第五岐醒得比荀靖之早,不知道什么时候,他揽住了荀靖之的腰,似乎是怕荀靖之在睡着的时候撞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