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问声现在的毕业论文,是属于第一期成果,虽然他掌握全权,可是其中也少不了陈米和李鑫雨他们帮忙完成,按照正常流程发表论文的话,他们也是可以混上一作二作。
  后面加入的博士师兄师姐们没有做过前期成果暂且不提。
  在讨论过之后,李鑫雨他们是放弃了第一期成果的发表,宋问声是很感激的,尤其是陈米师兄,还打算继续读博,文章对他们来说真的很重要。
  宋问声说什么以后也要把这人情还回去。
  他相信这个研究继续下去,一定有可以上《nature》或者《science》的成果。
  ……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报》(jmst)的主编叫做陈大民,今天他如同往常一样,九点上班,打开后台,查看信息。
  说来他也觉得搞笑,今年又到了毕业季,去年这个时候,也有不少学生急着稿子,今年反而没什么人。
  难道期刊也有淡季的说法?
  可今年jmst还要一月一期改成半月刊,增大发行量呢。
  他看向那发送过来的几篇文章,第一篇,他看到了开头,眉头就狠狠的皱起,就像是吃到了什么难吃的食物,但还是坚持看了下去,看了两篇,他看不下去了,分类分给了自己手下的编辑。
  多看了几篇,终于有一篇是对得上自己的胃口的。
  在浏览完毕之后,他的眉目终于舒展开来,一种在大夏天吃到冰饮那种通体舒畅的感觉就来了。
  整篇文章一气呵成,有理有据,严谨非常,内容新颖,视角少见,陈大民很喜欢这篇文章。
  碳纳米材料现在研究的人不少,但是碳纳米管内嵌壳聚糖,纯净度这么高的,还是上回京大那边发的一篇文章,难道这是京大的?
  他一看单位果然就是京大的,看作者名字,wensheng-song,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所以坊间传闻,宋问声见一行爱一行是真的?他要抛弃数学和化学,去搞物理了?
  陈大民胡思乱想,目光却诚实的看向了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换了一个材料,不过也是换汤不换药,但是这两篇论文都很有价值,陈大民也没有给下面的编辑,而是亲自联系审稿人。
  宋问声才投了文章一个星期,就收到进度通知,已经告诉他在审稿人处审稿了,这效率也算是很高了。
  他的背后靠在椅子上,刚忙里偷闲一段时间,许岱又电话过来了。
  “喂什么事?”
  “收到一份比较重要的邀请,丘赛邀请你去当评委。”
  原本左脚还搭在右脚上,宋问声一下子就坐直了身体,“丘赛?评委?我?”
  他还没有想到自己能和丘赛联系在一起,之前听说丘赛的消息,他也很想去参加,最后因为种种事情,他也错过了。
  他参加不了的,就让陆星去参加了,也算是变相的圆了自己的一个愿望吧。
  可是现在丘赛竟然邀请他去当评委?
  他眨眨眼睛,觉得有点新奇。
  “你不去?”
  “去!怎么不去?什么时候?”宋问声追问。
  “七月八号,你的日程表是空的。”
  “那你帮我排上吧!哈哈哈,我参加不了丘赛,我还当不了丘赛的评委吗?”
  宋问声得意的笑,也亏是没有人在,他才能如此猖狂。
  许岱无语的挂了电话。
  作者有话说:
  (1)我猜你们现在一定在左脚搭右脚,要不然就是右脚搭左脚!
  (2)谢谢大家的支持!
  第113章 压力
  除了论文的事情, 四月份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研究生面试。
  宋问声打算招入两个学生。
  已经有些考生开始联系许岱,询问名额的事情,许岱也确切的告诉他们, 两个名额。
  这些都是许岱在负责, 宋问声不需要操一点心, 本来说面试的时候,学校方面安排他成为考官之一, 但是后面他没有时间,婉拒了。
  自己的学生他也打算在面试之后看成绩录取吧。
  从自己进来那年,全国的高校都开始改革,采用线上面试。
  第一年还有点混乱, 面试宋问声的甚至只有一个人,还是自己的导师, 现在想想,他真是走了运。
  不过到第二年就完善了,面试的考官由院长还有学科带头人组成,碰上自己导师的几率小得可怜。
  听说今年继续深化结构化面试,统一的面试程序, 统一的评分标准还有评分表……
  宋问声突然庆幸,他婉拒了。
  四月份, 京城的天气有些回暖了,京城有些地方的桃花都开了。
  数学中心的团建, 他们选择了来到野外野炊、钓鱼。
  钓鱼实在是一件让人很上瘾的事情, 团建成员一下子成为了不想空军的钓鱼佬。
  这回来的近五十个人的小队, 有半数以上的人都去钓鱼去了, 本来有些不喜欢钓鱼的, 也被劝着加入队伍里头。
  “哈哈哈,我上钩了!”冯杰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本来对钓鱼没有兴趣的,不过耐不过杜子韬他们的邀请,然后他的鱼饵丢下去没过半个小时,就有鱼上来了,一条巴掌大小的鲫鱼,但他还是高兴得很。
  他把鱼直接拿过去给正在烤肉的宋问声那边,“你说我们多钓点,是不是可以多一个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