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960章
  “看看这个。”荀谌挑出一份邸报,递给郭图。
  郭图接过,迅速看了一眼。“论讲要开始了?”
  荀谌一声长叹。“更准确地说,已经结束了。”
  袁谭和郭图互相看了一眼。“友若,为何这么说?”
  “反对度田的人能说些什么,邸报上都已经说了,是对是错,想必明眼人都很清楚。朝廷为什么要度田,又将如何度田,说得也很清楚。就算论讲开始,还能讲些什么新花样不成?”
  袁谭、郭图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
  “论讲时,每个人的观点都会记录在案,由许文休三人予以点评,并传播天下。就算是再固执的人也会有所忌讳,不能放言。言语如风过耳,文字却难以磨灭。就算事后想改,这成千上万份的邸报怎么改?”
  郭图苦笑。“天子这一手的确高明。看似让人畅所欲言,实则记录在案,让每个人都不得不三思而后言,以免授人话柄,为千夫所指。”
  “千夫所指?”荀谌冷笑一声。“你把事情想简单了。”
  “什么意思?”
  “如果有人枉顾常理,一味反对度田,只怕不是千夫所指这么简单,弄不好会被人当众打死。”
  郭图脸色微变。“这么严重?”
  荀谌心情沉重地点点头。“关中、河东百姓识字的极多,就算自己不识字,也很容易找到人为他们读邸报。关于度田的消息,他们非常关心。我这一路走来,有一个最为明显的感觉,就是进冀州界之前,敢于公开反对度田的极少。反倒是有不少百姓觉得朝廷太过软弱,应该强行度田,将大族、豪强的土地分给无地之人。”
  他吁了一口气。“如果朝廷年后下诏强行度田,我一点也不会意外。”
  第七百八十五章 远走高飞
  袁谭不由自主的屏住了呼吸。
  郭图也脸色大变。
  他们都明白荀谌这句话背后蕴含的危险。
  河东、关中的百姓如此支持度田,意味着朝廷一旦决定度田,就算世家大族反对也无济于事。
  世家大族的实力再强,还能挡得住成千上万的百姓?
  想想黄巾吧。
  况且世家大族与朝廷叫板的实力,有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于依附他们的部曲、佃民。如果朝廷宣布度田,你觉得这些部曲、佃民是会选择拥护世家、大族,与朝廷作战,还是反戈一击?
  显然,这个结果并不难猜。
  “朝廷这么做,岂不是与天下士大夫为敌?”郭图有些结巴,有些漏风。
  荀谌哼了一声:“你是说那些人不愿意做官么?”
  郭图的脸颊抽了抽,神情尴尬。
  他的确是这个意思,但他自己也清楚,这个理由实在没什么价值。
  “太学每年招生一千,不是不能招收更多的人,而是没有足够的官职安排他们。如果有人不愿意做官,太学生们会为之欢欣鼓舞。”
  荀谌一声叹息。“十年之后,上至朝堂,下至郡县,都是关中、关西人,再无我关东人的立足之地。这是你想要的结果吗?”
  郭图脸色红一阵白一阵,无言以对。
  袁谭打破了窘境。“以友若之见,奈何?”
  “立即向朝廷称臣,最好是赴朝请罪。”荀谌说道:“如果速度快,应该还来得及参加论讲。”
  “赴朝请罪?”袁谭和郭图的脸色都变得非常难看。
  称臣可以理解。袁绍都已经称臣了,袁谭再称臣,也不过是表态要与袁绍分道扬镳而已。
  赴朝请罪则不然,这是主动放弃了自己的实力,将生死系于他人之手。
  荀谌去了一趟长安,就带回来这么一个方案?
  “你们听我说。”荀谌早有准备,抬手示意他们入座。
  袁谭还算冷静,请郭图入座,又让人准备酒食。
  荀谌用了将近一个时辰的时间,详细解释了此行的经过,以及自己的观点变化过程。
  他能理解袁谭、郭图的惊讶。到长安之前,他的想法和和他们差不多,只愿意称臣,绝不会考虑放弃冀州赴朝这样的方案。
  可是现在,他坚定的认为,这是最好的方案。
  冀州守不住。与其战败再入朝,不如主动入朝。
  双方的差距不仅仅是军队,而是全方位的。这种差距没有缩小的可能,只会越来越大,拖得越久越不利。
  最后,荀谌说出了一个让袁谭心动的方案。
  葱岭以西有大片大地,天子有意有兵,否则不会建同文馆。但现在时机不够成熟,只能让鲜卑人轲比能做前锋,由荀恽参谋军事。
  这肯定不是长久之计。在两人有分歧时,没有兵力可用的荀恽明显处于下风。
  袁谭可以补上这个缺口。
  西域万里,朝廷无法直接控制,大概率会封王、封侯。就算不封王、封侯,只是拜太守、都护,和封王封侯的区别也只是能不能继承的区别。在职期间,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土皇帝。
  借着朝廷的支持,到葱岭以西看看,如果能找到一片新的土地,岂不比在中原与天子对决更有利?
  袁谭、郭图面面相觑。
  荀谌这个方案不在他们计划之内,但他们又不得不承认,这个方案看似荒唐,仔细想想,却很有吸引力。
  “葱岭以西真有像中原一样的丰饶土地?”袁谭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