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819章
  黄月英得意的扬扬眉,附和道:“就是,事情还没做就怕了,可不成。”
  诸葛亮无奈地应了一声。“唯。”
  “选址既然定了,相应的事务就可以安排了。需要多少工日,需要多少材料,都要尽可能的考虑周到。此外,首当其冲的是图纸。讲武堂的首期工程不必大,但一定要有特色。”
  刘协看着黄月英。“这可是中兴以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程,你们一家人肩上的担子可不轻。”
  “请陛下放心,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的。”黄月英信心满满。
  “你们也努力。”刘协又对黄月英身后的筹备组成员说道:“竣工之后,你们的名字都会写入讲武堂的历史中,刻在碑上。马都督已经证明了女子可以和男子一样行军,能不能证明女子也可以和男子一样做个合格的匠师,就看你们的了。”
  “谢陛下。”所有人都有些激动,声音颤抖,甚至有些尖厉。
  刘协扬扬手,示意黄月英等人止步,转身下了高台。有散骑送来战马,刘协翻身上马,在散骑的簇拥下,轻驰而去。
  诸葛亮留在最后,匆匆关照了黄月英几步,也跟着下去了。
  “陛下好气魄。”一个年轻女子忍不住赞道。
  “那当然。”黄月英理所当然地扬了扬手臂。“陛下虽年轻,却是真正的大丈夫,不仅眼光高明,更有决断。只要有他的支持,再难的事也能办成。阿宓,你现在可以放心了吧?”
  甄宓张了张嘴,欲言又止,眼睛却不由自主地看向了官道上已经隐隐约约的身影,心头怅然。
  ——
  诸葛亮扬起马鞭,缓缓加速,追上了刘协。
  “陛下,讲武堂选在阿房宫旧址,相关的工坊是不是也要在附近选址?如此一来,只怕几个学院也要单独筹建了。”
  刘协嗯了一声。“军用与民用还是分开比较好,利于保密。”
  “分开的确有利于保密,只是匠师原本就不足,再分开,缺口就更大了。臣听说,马钧本来就不太愿意进入太学,请他入讲武堂,只怕更难。”
  刘协转头看着诸葛亮。“马钧不愿意入太学?”
  诸葛亮苦笑。“陛下大概还不清楚他自己的工坊一年能有多少收入。如今丝帛畅销,织机供不应求,新的织机还没出来,已经有无数定金摆在他面前。太学教习那点俸禄,他根本看不上眼的。”
  “这些人眼里只有钱。”一向不怎么发表意见的史阿说道,带着几分不忿。
  一旁的几个侍郎笑了起来。
  刘协不解。“又怎么了?”
  “史仆射前几天去订制长剑,钱没带够,被人拒了。”一个侍郎大声说道:“那个匠师还说,就史仆射那点钱,别说长剑,就算是打把菜刀都不够。”
  “谁的手艺这么好,敢这么狂?”
  “一个西域来的铁匠,还是个瘸子。据说他手里有一种天铁,只要在铁里面加一点,打造出的刀剑就能削铁如泥,而且千年不锈。”
  “什么天铁,是天竺铁。”史阿纠正道。
  第六百七十章 人间清醒
  刘协古井无波。
  所谓削铁如泥、千年不锈的天竺铁,他只当是浮云。这种以讹传讹的消息,不值得他分心。
  只能供少部分人收藏把玩的东西,也影响不了大局。
  至于马钧嫌太学教习的俸禄少,不愿意入太学,他也可以理解,甚至乐见其成。
  经济改革刚刚开始,财富迅速增长,普通人见钱眼开,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没必要大惊小怪。
  小人言利,君子言义,本该如此。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才是人性的正常规律。
  安贫乐道,勇于奉献的是真君子,可以推崇,却不能要求普通人如此。
  相反,如果坐视伪君子得利,却要求普通人只能言义,不能言利,那才是问题。
  在他看来,这世上不怕普通人见钱眼开——人解决了温饱,自然会有更高的追求——就怕伪君子掌握了话语权,一边垄断暴利,大发横财,一边大谈商业就是最大的福利,把自己打造成不喜欢钱的世外高人。
  刘协现在要考虑的是另外一件事。
  袁绍已经撤兵,山东即将和平,战争状态就算不是解除,战争也不再是主要议题,恢复生产提上日程,如何提高官员和将士的收入就成了他必须面对的问题。
  这时候再拖欠官员俸禄,不给将士发钱,只提供衣食,显然是不现实的。
  再加上修太学、修讲武堂,甚至要修长安城,哪来的钱?
  钱在山东,但是山东士大夫不愿意给。
  刘表上书称臣这么久,贡赋却迟迟没有送到,说是张济兵犯襄阳,钱粮都用于来保境安民了,不仅不能上贡,反过来还要朝廷再拨点。
  真是岂有此理。
  益州更好,到目前为止,别说贡赋,连称臣都没有。
  张喜一死,最大的麻烦就是与益州的联络断了。益州人就像哑巴了似的,悄无声息。
  这让刘协很恼火,出兵的念头蠢蠢欲动,就像魔鬼呓语般的蛊惑。
  “陛下,臣赞成讲武堂与太学分开。”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庞统突然说道:“而且阿房宫旧址就是最好的选择,没有之一。”
  刘协收回思绪,转头看看庞统。“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