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796章
  ——
  不出刘协所料,两天后,张喜的奏疏就以六百里加急送到了长安。
  大部分内容都在刘协意料之中,无非是袁术不可靠,不能操之过急,在庐江度田,将山东士大夫逼到袁绍一侧之类。
  要说意料之外,只有一点。
  即使出现了袁术伏击颜良这样的事,袁绍还是接受了议和,以渤海太守的身份上书称臣,请罪。
  刘协本来以为袁绍会大发雷霆、死扛到底的。
  这都能忍?刘协多少有些失望。
  袁本初,你对得起李膺、范滂吗?党人的脸都被你丢光了啊。
  在召开朝会之前,刘协先后找了杨彪、赵温、刘巴等人谈话,询问他们的意见,还派人去河东,询问荀彧的看法。
  杨彪、赵温的意见大致相同。他们赞成在庐江试行度田,却反对袁术继续留在扬州。
  原因很简单,袁术这个人成事是偶然,坏事是必然。就算他要求在庐江度田是好事,最后也一定会被他自己搞砸。
  杨彪还做了进一步说明。
  袁术这个做事凭心情,没有原则。你别看他现在要度田,如果有人求到他的面前,表示要支持他做袁氏家主,反对袁绍,条件就是豁免度田,袁术十有八九会答应。
  杨彪还说,这话不是我说的,是我的夫人,也就是袁术的亲妹妹说的。
  所以,陛下如果真想在庐江试行度田,那就把袁术调离扬州。
  赵温的态度也是如此。
  刘协仔细想了想,觉得他们说得有理,随即又问,怎么安排袁术为宜?
  杨彪、赵温的态度是召袁术回京闲置,让他不要惹事,做个富家翁算了。
  但刘巴提出了另一个看起来有些胡闹的建议,转袁术为幽州牧。
  刘巴说,刘虞死后,幽州刺史一直空缺,幽州的事务由幽燕都护荀攸代理。但这不是长久之计,不符合设立幽燕都护的初衷。如今袁绍接受议和,将退回冀州,天下渐安,应该尽快补上这个漏洞。
  其次,袁术以和袁绍对抗为己任,将他调往幽州,他一定会不遗余力的和袁绍捣乱。如此一来,袁绍就无力南下,朝廷可以将他压缩在大河对北,对中原进行有效治理。
  最后,袁术曾说,他要救和被袁绍送去鲜卑、乌桓部落和亲的袁氏女,这也算是给他机会。
  那些被迫和亲的袁氏女是支持袁绍,还是支持袁术?只要朝廷的措施得当,将鲜卑人、乌桓人从袁绍麾下剥离出来,是完全有可能的。
  没有了鲜卑、乌桓骑兵,袁绍的实力进一步削弱,接下来就是围猎时间了。
  过了两天,荀彧的奏疏也到了。
  他也提出了和刘巴相似的建议,甚至还更进一步,建议天子纳袁术女袁衡入宫。
  看完荀彧的奏疏,刘协就笑了。
  荀彧这是多谨慎啊。生怕人说他荀氏的实力太强,担心荀文倩擅宠,恨不得宫里的女人越多越好。
  但他却不想轻易的纳袁衡入宫。
  眼下的形势最好。
  袁术得到了朝廷的支持,但他的声望远不如袁绍,汝南袁氏的影响力实际上分裂了。如果他将袁衡纳入宫中,袁术的声望超过袁绍,那些观望的人很快就会转投袁术门下,汝南袁氏很快就会恢复元气,成为朝廷的隐患。
  过犹不及。
  但刘协也没有完全拒绝荀彧,他宣布了一道口谕:由兰台令史蔡琰教导袁衡读书学礼;命女营主簿袁权为使者,赶往睢阳,宣讲朝廷诏令,发动山东女子任事,为工为农为学。以河东为模板,建立纸坊、书坊。
  为保证袁权的安全,刘协又命马云禄率十名女骑,护送袁权东行。
  在马云禄出差期间,由吕小环代理女骑营日常事务。
  第六百五十一章 儿女情长
  袁权牵着袁衡的手,来到兰台之下。
  两个侍女跟着身后,一个手里捧着几匹织锦,一个手里捧着一根荆竹。
  蔡琰闻讯,匆匆迎了出来,快步来到袁权面前,看了一眼,忍不住笑道:“姊姊这是何意?你我之间,有必要搞得这么正式吗?”
  袁权微微欠身。“奉诏行事,理当如此。”
  蔡琰一听,也不敢怠慢,连忙收起了笑容,躬身还了一礼。
  蔡氏和袁氏关系极好,两人又年岁相当,谈得来,平时就是闺中密友。袁权有公务在身时,袁衡经常来蔡琰这里消磨时光,早就是蔡琰不记名的弟子。
  蔡琰将袁氏姊妹迎了进去,按照拜师的礼节,先收了作为束脩的织锦,又取了荆竹,象征性的在袁衡的手心打了两下,训诫了几句,完成了礼仪,这才请她们入座。
  “姊姊这下子可以放心了吧?”蔡琰调侃道:“我还没祝贺姊姊出使呢。此次东行,不仅可以夫妻团聚,以女子身份出使更是不多见。将来在山东做出一番事业,成就当不在尊夫之下。”
  袁权淡淡笑道:“我只是为弘农王夫人做个前锋,将来还是要由弘农王夫人做主的。至于成就,就算赚再多的钱,也比不上你一篇文章。阿衡的事就请你费心了。我倒不敢有什么想法,只希望她将来能自食其力,无须仰仗他人。”
  蔡琰有些诧异。“你不想让阿衡进宫了?”
  在她看来,天子让袁衡随她学礼,就是要让袁衡进宫的先声,而这正是袁权西行的最大目标。吃了那么多辛苦,如今总算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可喜可贺。就算袁权有城府,喜怒不形于色,在她面前也没必要掩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