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741章
  如此这个建议被接纳,那凉州毋须朝廷的额外关注,在短时间内就能得到更多的机会,更多的年轻人会涌入朝堂。
  刘协悄悄瞅了一眼周忠,不出意外地看到了周忠微蹙的眉心。
  “周卿,你有何高见,不妨直言。”
  周忠的神情有些犹豫,抬头看了一眼刘协,随即又低下了头。他沉默片刻,说道:“臣附议。”
  对周忠的反应,刘协不是很难理解,但他没有问,又看向其他人。
  经过一番讨论,大部分人都赞成贾诩的建议,理由各不相同。
  刘协命人记录在案,并让所有人会后接着讨论,在下一次朝会时再集中讨论一次。
  改变州的范围不是一件小事,要通报三公九卿才行。
  凉州刺史的人选暂时被搁置,东征的事宜被提出来讨论。
  相比于上一个议题的分歧,这个议题几乎没什么反对声音,几乎所有人都赞同天子亲征。
  这可能是最后一场大战,没有人愿意置身事外,看着韩遂等人立功。
  周忠随即提出一个问题:兖州牧曹操不适合担任大军前锋,尤其是不适合担任增援彭城的主力,朝廷应该将他调离前线,或者委任他职。
  周忠的话一出口,曹昂的脸就涨得通红,整个人都木了,无地自容。
  夏侯充按捺不住,挺身而出。“依周公之见,凉州军岂不是更不能充当东征的主力?他们当年烧洛阳,洗劫颍川,烹颍川太守李旻,可比兖州牧在彭城的杀戮惨烈多了。”
  周忠双手拢在袖中,沉默不语。
  夏侯充的话激起了凉州人的不满,立刻有人起身反驳。自从华阴之战后,凉州人就追随天子作战,接受天子教化,早就不是以前的凉州军了。
  更有人说,如果凉州军不能充当主力,还有谁?
  夏侯充一看,知道惹了众怒,不敢于吭声,乖乖地退了回去。
  但争论并没有就此平息,所有人都意识到一个问题:凉州军东征,必然要面临一个正义性的问题,哪怕是天子亲征。
  凉州军的暴行后患无穷,甚至可能因此影响朝廷的合法性,将来难免会有人比附为秦统一天下的虎狼之师。秦人的主力还是关中人,已经遭到山东人的强烈反对,凉州人又岂能例外?
  几百年的敌视、排斥,岂是一两年的教化就能扭转过来的。
  如果东征之时,有谁约束部下不力,再出现滥杀无辜的事几乎在所难免。到了那时候,谁还相信凉州军是王者之师,谁还相信天子的教化有用?
  看着沉默的众人,刘协心里像压了一块大石头。
  东征的步伐还没迈出,考验却已经出现了。
  他将目光投向了刘晔、鲁肃。
  第六百零五章 狐假虎威
  刘晔一直在观察与会的众人,平静如水。
  直到贾诩提出分凉州为三州,他心里骤然一紧,着意打量了贾诩两眼。
  感受到天子的目光,他心中有那么一刹那间犹豫了。
  曾几何时,他对自己的方案非常有信心。可是此刻,他意识到天子一开始的犹豫并非没有道理。东征有着难以克服的困难,而他想劝天子招抚刘表的方案也有不小阻力。
  想让刘表戴罪立功,凉州人能答应吗?
  凉州人对夏侯充的反驳,不止是针对曹操,更有可能是针对所有潜在的竞争者。
  尽管如此,刘晔还是长身而起,先向刘协躬身致意,又环顾四周。
  “陛下,诸君所言,各有得失。臣敢就其偏颇之处,略作补充。”
  “讲。”刘协简洁地说道。
  “唯。”刘晔再次躬身拱手。“正如诸君所说,凉州广大,英雄、枭雄层出不穷。当年为恶山东之西凉军,也不能代表所有西凉人。即使是元凶董卓,当年也曾是守边的勇士。此一时,彼一时也。功过自当别论,不可混为一谈。若是求全责备,谁敢说自己是完人,平生无一亏心之事?”
  众人静静地看着刘晔,有人点头表示赞同,有人不屑一顾。
  刘协巡视凉州,对凉州的重视有目共睹,对以段颎为首的凉州三明也给予了足够的尊重,唯独对董卓的评价却一直没有定论。但大家都清楚,即使不说段煨、张济等人仍是主力,全面否定董卓也是不合适的。
  如果董卓所作所为都是错的,那天子登基的合法性又从何说起?
  这个问题太敏感,目前还没有到解决的时候。
  刘晔提出功过别论,看似胆大,其实不过是将这个潜在的共识提到明面上来而已。
  “陛下在凉州推行教化两年,成果斐然。今日之西凉,已非两年前之西凉。今日之西凉军,也非昔日董卓麾下之西凉军。东出之时,诸将但能奉陛下旨意,拘束所部,不使惊扰百姓。纵有一时惊恐,也不必大惊小怪。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待山东百姓见大军秋毫无犯,自然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周忠说道:“话虽如此,兖州却未曾推行教化。”
  刘晔转身周忠,颌首致意。“大夫所言甚是。只是敢问大夫,自初平元年起,兖州牧征战七年有余,徐州之事可有第二次?”
  周忠摇摇头。“这倒没有。”
  “兖州牧征战七年,如今又为朝廷守东方门户,招抚青州黄巾百万,虽有徐州屠城之恶行,也是功过相抵,岂能轻言弃之?”刘晔转向刘协,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兖州牧可用。只是陛下当下诏切责,使其不可再犯,否则必予严惩,勿谓言之不预。如此,则山东之人,必弃恶向善,为陛下前驱,而不必畏于前过,一错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