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533章
  袁绍给自己鼓了鼓劲,叹了一口气。
  “主公,主公。”逢纪快步走了过来,“噔噔噔”上了将台,来到袁绍面前。
  “何事如此惊慌?”看着逢纪满头的汗珠,袁绍很诧异。
  “主公,董昭入寇冀州,同行的还有箕关都尉徐晃和假关尉关羽,文丑阵亡,眼下兵锋已至邺城外,邺城告急。”
  听到董昭的名字,袁绍眉头紧皱,不由自主的握紧了拳头。
  董昭曾是他的部下,还做过魏郡太守,如今却带着朝廷的人马来攻打魏郡,攻打邺城?
  “文丑怎么会阵亡?”袁绍的眉头皱得更紧。颜良、文丑都是他麾下的猛将,他安排文丑在河内,就是防止董昭东侵冀州的。
  “被关羽阵斩。”
  听到关羽的名字,袁绍更加不安。刘备虽无用兵之能,但关羽、张飞却是名声在外的猛将。阵斩文丑,倒也不是不可能。
  “崔钧呢?”
  “他……临阵脱逃,大军崩溃,如今在邺城待罪。”
  袁绍勃然大怒,飞起一脚,踹在栏杆上,整个将台因此震动。袁绍双手叉腰,来回转了几圈,越想越气,又接连踹了两脚,仿佛踹的是崔钧。
  崔钧太让他失望了。枉为名士,却无一战之能。上次败在公孙瓒手下,几乎使冀州战线崩溃。这次又败在董昭手下,直接导致邺城危急。
  “元图,奈何?”袁绍怒不可遏。
  “当派大军回援邺城。”
  “有这必要吗?河内一郡,不过万人,蒋奇足以应付,何必大军回援。”袁绍眼神疑惑,觉得逢纪是不是有些乱了阵脚。
  “主公,现在知道的只是河内一郡。”逢纪苦笑道:“河内既动,太原、上党又岂能不动?”
  袁绍愣了一下,顿时觉得后背凉嗖嗖的。
  如果真如逢纪所说,太原、上党也一起出兵,那邺城可就真提危险了。
  “命审配回师呢?”袁绍还不死心。他围了彭城这么久,眼看着就要得手,撤兵太可惜了。
  “主公以为,冀州与兖豫哪个更重要?”
  袁绍屏住了呼吸,半天才缓缓地吐出来。
  当然是冀州重要。
  冀州不仅户口多,粮秣充足,更与幽并接壤,战马资源有保证。
  所以冀州不仅不能丢,还要控制在他自己的手里,不能被冀州人左右。派审配回援邺城是不行的,审配本来就挟冀州自重,一旦有了这样的大功,以后更难控制。
  彭城怎么办?徐州怎么办?
  袁绍越想越后悔,早知如此,还是听田丰的建议好。
  “此次为元皓笑矣。”袁绍一声长叹。
  逢纪眼神闪烁,欲言又止。
  ——
  袁绍聚将议事。
  听说董昭进攻邺城,很多人都慌了。
  身为大将,他们的家属都作为人质,留在邺城。一旦邺城被破,他们的家人将落入董昭之手。
  这样的事,之前就发生过一次,黑山贼于毒偷袭邺城得手,包括袁绍在内,所有人的家属都成了俘虏。幸亏陶升将人送了出来,这才幸免于难。
  董昭可不是于毒,不会让这样的事再发生。
  几乎没有什么犹豫,诸将众口一词,要求回师邺城。
  袁绍本来担心田丰会笑他,但田丰一句话也没说。
  袁绍没再犹豫,下令撤军。
  ——
  刘备站在城墙上,又一次揉了揉眼睛,还是不敢相信。
  袁绍就这么撤了?
  “一定是邺城出了事。”简雍说道。
  “何以见得?”
  “有两个理由。”简雍竖起两根手指。“一是邺城近太行山,不论是河内,还是上党、太原,都居高临下,出太行便可威胁邺城。二是若非邺城出事,袁绍不至于放下即将得手的徐州。邺城相当于袁绍的都城,将士的家属都在邺城,不容有失。”
  刘备点头赞同。过了片刻,又道:“这么说,当初天子派钟繇抢占上党,又亲自赶往太原,就是为了此刻?”
  简雍想了想。“有这可能。毕竟朝廷实力不济,只能据险而守,以保并州。”
  “可惜徐州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泰山可守。”简雍顺势提道:“主公,袁绍经此一役,骄狂之势必然有所收敛。下次再来,当先取泰山、鲁、山阳诸郡。主公宜守沛县、鲁县。”
  刘备没吭声。
  简雍的建议并非首倡,之前天子有诏书来,就是建议他将重心靠北,与臧霸等人联合,据守泰山。但是他守不得,泰山附近是有险可守,但户口严重不足。退守泰山,等于放弃户口最多的东海、下邳,只是断臂求生,苟延残喘,绝非上策。
  更重要的是,天子没给他任何承诺,让他很难下决心。
  “上书报捷吧。”刘备顾左右而言他。
  简雍暗自叹了一口气。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次袁绍撤兵,是因为朝廷出手。如果朝廷不出手,徐州必为袁绍所有。刘备根本没有和朝廷讨价还价的筹码,不主动向朝廷称臣效忠,还想得到朝廷的承诺,未免痴心妄想。
  第四百三十二章 踏雪寻道
  袁绍八月渡河,九月祭祖,十月渡淮,先受挫于庐江,后顿兵于彭城、射阳。
  十二月,邺城告急,袁绍退兵,匆匆退回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