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336章
  田丰大声喝斥道:“天子在河东,还是在太原,于迎驾有何影响?太原难道比长安更远?”
  耿苞面红耳赤,不敢再多嘴。
  袁绍心中不快,却不得不强忍着。“元皓,且息雷霆之怒。天子北上太原,想必有事,遣使迎驾,不差这两三日。元皓如此急迫,莫不是有所担心?”
  田丰拱手再拜。
  他是担心袁绍变卦,但这些话不能说得太明白。
  “主公,天子奋力一击,临阵斩杀李傕,自董卓乱政以来的颓势为之一振,正是重整朝政的好机会。主公若能入主朝堂,必能一呼百应。届时以诏书行于幽州,共讨公孙瓒,谁敢不从?若逡巡日久,贻误时机,而公孙瓒称臣,天子下诏罢兵,主公难免有进退失据。”
  许攸不屑地笑道:“公孙瓒擅杀大臣,朝廷也能容他?纵使朝廷能容,刘和也不能容吧。田元皓,你多虑了。”
  田丰怒目而视。“卫固、范先据堡而叛,天子都能容,为何不能容公孙瓒?擅杀大臣之罪,难道比叛乱还重?且天下大乱,州郡互相攻杀者数不胜数,若一一追究,何人无罪?”
  许攸扬扬眉,不予争辩。
  这正是他希望的结果。
  田丰这句话很犯忌,等于直指袁绍逼死韩馥的事。
  田丰越是义正辞严,袁绍越不爽。
  果然,袁绍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田丰也觉得刚才上了许攸的当,却不肯解释。“主公,杀父之仇为私,天下为公,刘和一人之事,自有刘和自决,主公切不可因小失大。天子改元,又立都安邑,诏书行于天下,即使江东、辽东,也不过数月便能知悉。届时天下翕然响应,共求太平,主公不取,必为人所制,将何以自处?”
  “元皓所言,未免杞人忧天。”许攸再次发声。“敢问元皓,主公当迎天子于邺城乎,于南皮乎?”
  田丰眉头紧锁,抗声道:“天子年幼,焉知不是有人口含天宪,代天子拟诏,以激怒主公?若主公执政,这等荒唐之事自然无从发生。”
  许攸嘿嘿笑了两声,接着说道:“就算元皓所言有理,亦是天子甘作傀儡,一如当年灵帝信赖张让、赵忠。主公既负四世三公之厚,又有天下归心之仁,何必侍此昏庸之主?”
  许攸站了起来,掸掸袍袖。
  “若天子以大将军之位召主公入朝,授以执政之权,主公自然该振衣起身,为天下求太平。如今天子有羞辱之意,无求贤之心,实非明君所当为。君忧臣辱,君辱臣死。主公为人所辱,元皓不以为耻,反劝主公自取其辱,真是不知所谓。”
  第二百七十三章 一念之差
  田丰大怒,须发贲张。“如你之言,当与天子为敌乎?”
  袁绍也看向许攸,神情不安。
  如何对待朝廷,是他目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否则内部分歧将变成分裂,矛盾也将激化至不可收拾。
  许攸冷笑。“别驾,今日之朝廷,只怕已不再是你希望的朝廷,也不是你想迎就能迎的。且不说刘协本是董卓所立,就看今日之大臣,亦无非董卓旧部。李傕虽死,张济仍在,段煨、杨定为爪牙,贾诩为心腹,荒唐犹胜李傕之时。”
  袁绍眼前一亮,微微颔首。
  许攸果然还是许攸。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否决了天子的合法性,才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之前的权宜之计终究还是草率了。
  希望许攸能拿出充足的理由,挽回这个失误。
  袁绍看向许攸,眼中充满了期盼。
  田丰报以冷笑,转身面对袁绍。“主公,之前迎奉天子之议就此罢休了么?太仆罢兵之议呢?”
  田丰话音未落,许攸放声大笑。
  “别驾,此一时彼一时也。当时太仆东来,公与建议主公迎奉天子,主公从谏如流,先派曹操迎驾,后遣郭图出使,忠心日月可鉴。可是结果如何?朝廷视主公为一太守尔。如此朝廷,何奉之有?”
  许攸顿了顿,冷笑道:“莫非别驾也觉得主公就是以郡谋州的乱臣,当上书请罪?”
  田丰哑口无言。
  许攸挥了挥手,大声说道:“恕我直言,李儒董卓行废立之时,刘氏血脉已然断绝。刘协来历不明,得位不正,如今又倒行逆施,忠奸不分,不堪为汉家天子。迎奉朝廷之议,不宜再提。”
  众人骇然。
  许攸不仅一举否决了之前迎奉朝廷的提议,还宣布了刘氏血脉的断绝。
  既然如此,袁氏代汉,鼎立新朝,便名正言顺,呼之欲出。
  无数双眼睛看向了袁绍。
  袁绍又惊又喜。
  惊的是他也没想到许攸会如此决绝,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愣在当场。
  喜的是许攸所言正是他心心所念,只是一直没机会表露。
  他很想表示对许攸的赞赏,可是话到嘴边,他还是忍住了。
  这样的表态绝不能草率。就算是皇帝愿意禅让,他也要拒绝三次才行,哪有立刻答应的道理。
  太急迫了,会让人觉得他没有城府,早有不臣之心。
  虽然的确如此。
  袁绍沉默着,垂着眼皮,故意不看众人,却竖起了耳朵,希望听到有人附和许攸的意见。
  但众人一片沉默,连一向最喜欢揣测他心意的耿苞也没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