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325章
  杨彪会意,命人传话与宴的文武,一定要让匈奴人见识见识什么叫汉家威仪。
  天子用武力碾压了匈奴人,让匈奴人不敢妄自尊大,有轻视之心。他们要用文明征服匈奴人,让匈奴人自惭形秽,心生向往。
  杨彪准备宴席的时候,刘协与呼厨泉、艾肯闲聊。
  刘协问起了艾肯刚才提到的问题,也是他一直以来的疑惑。
  为什么中原会一直缺马?
  对这个问题,呼厨泉、艾肯其实也说不清楚,但他们都知道一件事。
  从北疆运往中原的马匹数量很大,每年都有数千匹,多的时候甚至数万匹。这两年中原战事不断,贩马就成了最赚钱的生意之一。
  一匹普通的马匹,在草原上也就是三四千钱,卖到中原,至少值一万。
  战马价格更高,通常在三万到十万之间。
  去除消耗,利润依旧可观,翻倍是基本有保证的。
  以太行山为界,贩马的路径有两条:一是经雁门、太原南下,一是经涿郡、中山南下。
  北疆的马匹不能直接运到中原,会因为水土不服,导致马匹大量死亡。马商会选择在中途调养一段时间,让马匹适应中原的气候和草料,然后再南下。
  在雁门、太原这条商路上,太原就是马商们最常选择的停靠点。
  因为太原有大量的山地,有牧草可用,马匹更容易适应由放牧到饲养的过程。
  至于刘协的问题,呼厨泉提了一个可能的答案:马的寿命虽然不短,能活三五十年,但真正能用的时间很短,也就十五六年。
  至于战马,除非精心饲养,很少能有保持状态十年以上的。
  刘协有点明白了。
  除非像蒙古人那样,将良田变成牧场,否则中原解决不了战马的来源问题,只能依靠西北地区。以眼下的条件来说,就是幽并凉三州。
  其他的地方或许产马,却无法拥有数量足够多的战马。
  越骑营逐渐消亡是必然的事,以至于后人都搞不清楚越骑营究竟是越人组成的骑兵营,还是表示骑术高超,能登山越水的意思。
  实际上,汉代设立越骑营的时候,百越之地还是蛮荒,还有马匹可用,只是后来百越之地渐渐推行农耕,马匹这种严重依赖草场的动物就少了,越人骑兵也不如北疆胡兵,消失在历史深处。
  刘协觉得自己把握住了重点,贩马绝对是一个大生意。
  将战马资源控制在自己手中,既能解决一部分财政问题,又能左右山东的形势。
  想卖什么马,卖多少,卖给谁,都是可以利用的手段。
  再者,即使没有战争,中原也需要大量的马匹来运输、邮传,每年的数量不少。
  如果说马腿是人腿的外挂,控制了中原的马匹来源,就是绑住了山东人的腿。虽不至于让他们寸步难行,至少也能控制他们的速度和行动范围。
  这样的战略高地,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原本有些模糊的战略渐渐清晰起来,而且有了实现的可能性。
  第二百六十四章 意外不断
  刘协存了心思,也就着意打听相关的细节。
  呼厨泉、艾肯都没有这样的认识,天子有心问,他们就认真答。
  虽然打听到的消息不多,却基本都有用。
  比如最近就有一条消息:有几个马商贩了一批马往东去了,听说是吕布买的战马,价格很诱人,马的质量也不错。
  刘协一听就明白了。
  这是吕布及其麾下并州骑的生命线。没有这些战马的供应,并州骑兵撑不了多久,吕布也就没有了立身之本。
  之前与曹操争奔兖州,前前后后打了一年多,战马的损耗必然不小。
  吕布现在去了徐州,依附刘备,但他不会臣服于刘备。要想反客为主,必须要有强悍的武力,购买战马,恢复骑兵的实力,势在必行。
  刘协随即命杨修拟诏,给上党太守钟繇、河内太守董昭,让他们留意过境的马匹。如果有能充当战马的优质马匹,全部扣留,不得随意放行。
  不仅是吕布,所有人要买战马,都要接受朝廷的管辖。
  可惜控制不住刘备,他有中山商人支持,战马也不从并州境内通过。
  希望刘和能控制得住。
  再过几天,诏书应该能送到刘和手中了吧。
  不知道郭图是否已经回到邺城,说话还漏不漏风。
  ——
  杨彪组织了一场宴会。
  这群老臣行军作战不行,治理国家也差点实践能力,礼仪却是立身之本,足以让匈奴人大开眼界,自惭形秽。
  坐在一群高冠华服,唱和依礼的汉家君臣之间,戴毡帽、衣毛皮的匈奴人无地自容,手足无措,恨不得变成皮袍里的小人。
  当然,这和之前被虎贲侍郎按在地上摩擦,摧毁了自尊也有莫大的关系。
  若非如此,他们说不定还会笑一句汉人徒有其表,只会这些虚张声势的仪式。
  此时此刻,他们不敢有一丝不敬,免得被人嗤笑。
  呼厨泉的表现相对好一些。
  经过张喜大半个月的教导,他虽然还没有和汉人诗赋唱和的实力,却也基本能做到进退有序,不失礼,闹出笑话。
  与同胞相比,他觉得自己这个单于名至实归。
  就在宴会上,刘协向去卑等人询问了美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