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94章
  只有熬过去,才能看到希望。
  刘协咬咬牙,抹去脸上的泪痕,又深吸了一口气,重新迈开脚步。
  ——
  贾诩还没睡,在帐前做导引。
  “先生这是求长生吗?”刘协开了个玩笑,掩饰自己的不安和低落。
  “盛世将至,臣想活得久一点,亲眼看一看太平是何等景象。”
  “先生有这等自信?”
  “陛下没有吗?”贾诩无声地笑了笑,伸手请刘协入帐。他拨亮了灯,灯光照亮了案上的书简,除了刘协上次见过的《老子想尔注》,还有一些写满了字的木简。
  刘协拿起一支简看了看。“这是什么?”
  “这是臣草拟的凉州方略。”贾诩说着,又取过几支木简,一起递了过来。
  刘协诧异地看着贾诩。
  这儿还没分出胜负,他竟然开始草拟凉州方略了?
  “就这么多?”刘协一边看,一边问。
  “刚写了个提纲。”
  刘协没有再问,的确是提纲,每支木简上只有一句话,甚至只是简单的几个字。
  通商旅,屯边,丝马,选将,教化……
  “先生有远见,但我却有近忧,想请先生……”
  贾诩淡淡地笑道:“关于郭汜?”
  刘协闭上了嘴巴,静静地看着贾诩。
  “陛下,喝点水吧。”贾诩取过陶杯,提起案上的水壶,倒了一杯水,递给刘协。
  刘协伸手去接,贾诩却不放手,眼睛看着杯中的水,声音有些飘忽。
  “陛下,你看这水,在杯中与在壶中,有何不同?”
  刘协的头有点疼。
  做这种人的君主,压力果然很大啊,随时随地要接受考验。
  他看了贾诩一眼,又看看杯中水。
  在灯光下,水面荡漾着,闪着光。
  纷杂的思绪如同杯中水,慢慢沉静下来。他的脑中也闪过一抹灵光,突然有所领悟。
  “水在杯中,与在壶中,本无不同,但所处位置不同,其形状自异。所以,欲谋郭汜,当处郭汜之地,想郭汜所想?”
  贾诩不禁莞尔,点了点头,又追问道:“那郭汜在想什么?”
  刘协没有急着回答,呷了一口水,细细分析。
  刚刚几句近乎机锋的问答之间,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所谓计谋,针对的就是人心。要想计谋生效,首先要了解对手,想其所想。
  那郭汜又在想什么?
  第七十六章 因人设计
  贾诩也不催刘协,给自己倒了一杯水,一边喝,一边拿起笔,在一支木简上写字。他不急不徐,一笔不苟,等刘协回过神来,他已经写满了一支简,大约十来字。
  他拿起木简,吹干上面的墨迹,双手递了过来。“陛下,臣之臆测,供陛下参考。”
  刘协接在手中,却没有看。
  他的目光落在贾诩脸上,手指摩挲着木简,感受着贾诩留下的余温。
  “郭汜想活,但先生觉得他能活吗?”
  贾诩摇摇头。“陛下,兵形如水,变动不居。用计只能谋一时,不能谋一世。”
  他拿起案上的竹简。“这,才是臣着眼于长远的心血所在。”
  一抹笑意从刘协的眼角荡漾开来。
  他微微欠身,向贾诩欠身施礼。“谢先生指点。”随即放下手中的木简,拿起案上的木简看了一眼。“先生读过《潜夫论》吗?”
  贾诩摇摇头。“听闻过,没读过。”
  “我也只听过,没读过。先生若有心,不妨找来读一读。”刘协想了想,又道:“还有会稽人王充的《论衡》。可惜朝廷所藏典籍中没有找到这部书,也不知是不是遗失了。”
  贾诩想了想。“臣听人说过,蔡伯喈曾有此书,或许在其弟子王粲处。”
  说到蔡邕,刘协突然想起一个人。“先生知道蔡伯喈的女儿蔡琰失落在西凉军中吗?”
  贾诩吃了一惊。“竟有此事?”随即脸色一黯。“时间隔了这么久,怕是凶多吉少。”
  刘协站起身来,一声长叹。“乱世人不如狗。纵有满腹诗书,若不能自强,任人宰割,又要这诗书何用?”
  贾诩惊讶地抬起看头,看着刘协。
  刘协没说话,举步向外走去。
  贾诩起身相送,看着刘协出了大帐,又一路下塬去了。
  良久,他坐回案前,拨亮了灯,重新拿起笔。
  ——
  刘协来到士孙瑞的大帐。
  士孙瑞靠在案前,没戴冠,花白的头发乱得像鸡窝,脸色憔悴灰暗。
  “陛下……”见刘协进帐,士孙瑞连忙迎了上来,顾不得行礼,急急问道:“郭汜进攻了吗?”
  “卫尉,你觉得,郭汜现在纵使劫得朕返回长安,能敌李傕父子乎?”
  士孙瑞若有所思,腰杆慢慢直了起来。
  “陛下是说,郭汜自知不敌,当不至于冒险求战,更当作壁上观,待机而动?”
  “卫尉以为然否?”
  士孙瑞笑了。“然。”他来回转了一圈,有些忘形的拍拍额头。“若非陛下提醒,臣也囿于以己度人,忘了郭汜的处境。这么说来,他一战不胜便龟缩回营,倒是可以理解了。”
  “那卫尉明天出战否?”
  “自然要出战。”士孙瑞站住,用力握紧拳头,轻轻一晃。“便是冒险,也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