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历史 > 重生北魏末年 > 第726章
  显然,高澄对冼挺另有许诺,故而他才极力要促成这件事。
  冼英并非愚忠之人,恰恰相反,原时空中,她历经梁、陈、隋三朝而荣宠不衰,自能审时度势。
  此前将齐使执送广州,不过是那人泄露了踪迹,陈霸先又怎会没有安插耳目。
  当时齐军尚未南下,她又怎会冒险。
  如今陈霸先自顾不暇,冼英这才愿意考虑高澄的条件。
  高澄开明的民族政策让冼英很是动心,实际上,她也曾派人往江北探查,事情也确实如祖珽所说,对于胡汉百姓,高澄大体上做到了一视同仁,仅存的差距在于优待将士家眷,但这也与民族属性无关。
  思虑再三,冼英终于下定决心,她起身对祖珽道:
  “冼英愿降齐主,还望齐主莫要忘了今日的许诺!”
  祖珽闻言,郑重道:
  “我主必不负今日之诺!”
  当天,派陈霸先派来抵御高澄东进的冼英召集部族亲信,袭杀军中陈将,随即向全军将士宣告倒戈,军中将士多是俚人,纷纷拥护冼英的决定。
  而祖珽也匆忙由高凉前往高澄军中报喜。
  第四百六十六章 归心
  祖珽自从投效在鲁王高孝瓘的门下,便被高澄从礼部征调去了刑部。
  作为刑部官员,本不应该随军出征,这件事与他八竿子打不着关系,军中自有军法官维护纲纪。
  只是高澄没有放弃拉拢冼夫人,这才将祖珽征召随军。
  原时空中,盲老翁能以空城计吓退陈军,随后又亲自骑马追击杀敌,保境安民,堪称大智大勇。
  当高澄在帐下寻找出使的人选时,果不其然,祖珽毛遂自荐,愿往冼英军中一行。
  按照此前的计划,若是冼英顽固不化,便唆使冼挺领军袭杀,纵使不能成功,也能造成其军内乱,但高澄还是希望那位南岭圣母能给予积极的回馈。
  昭德九年(556年)开春,正月十二,祖珽返回高澄军中,将冼英率领南陈四万蕃兵倒戈相迎的消息告知,高澄为之大喜,当即下诏,拜祖珽位刑部侍郎,赐爵彭城县侯。
  随即领三万骑卒架设浮桥东渡廉江,驱往高凉郡,有冼英反正,沿途只遇到了零星的抵抗。
  冼英不只是高凉郡俚人首领,在她二十多年的辛勤努力下,周边各族纷纷归附,所管辖的地域东至阳江,西至合浦,南至雷州半岛以及孤悬海外的海南岛。
  这也是高澄执意要将她拉拢到自己阵营的原因。
  陈霸先说到底还是发家太晚,高澄都已经在中原建国的时候,他作为一方势力却才刚刚崛起,没有时间让他整合麾下势力。
  冼英麾下的俚人部族,与其说是下属,不如说是南陈政权的合伙人。
  陈霸先从来都只是赢得俚人支持,而非真正的征服对方。
  当然,高澄如今也没有,但他在未来有的是时间使用文化手段,而非武力征服。
  冼英的丈夫冯宝是汉人,她自己也受到了较深的汉文化影响,同时也是汉文化在岭南的积极推动者,正如此前所说,冼英是高澄日后治理岭南极为重要的助力。
  正月十九,经过七日长途奔袭,高澄即麾下三万骑兵抵达高凉城下,此时城门大开,冼英携其丈夫高凉郡守冯宝,七岁的儿子冯仆以及冼挺等冼氏一族重要人物在城外迎候。
  大军渐行渐近,冼英望见护卫在人群中身披黑色甲胄的俊朗中年人,心知这便是北齐天子高澄,赶紧领着众人下拜,并解释此前将齐使执送广州,只因为其泄露了踪迹,为了化解陈霸先的猜忌不得已而为之。
  高澄不知道冼英所言真假,但这都不重要,第一位齐使虽死,但他的家人也得到了应得的抚恤,其子也受荫补官。
  小高王轻易接受了冼英的说法,他翻身下马,越过重重护卫将冼英扶起,感慨道:
  “前事莫要再提,今后治理岭南,使汉俚和睦,就多仰仗夫人了。”
  冼英谢恩起身,高澄又对冯宝、冼挺等人多有安抚之语。
  当即下诏,拜冼英为桂林总管,管辖高州以西之地,又在雷州半岛创设雷州,海南岛设琼州,与北越交州等地皆为桂林总管府管辖,加封宋康郡夫人,位比郡公,食邑一千五百户。
  又以冯宝为高州刺史,赐爵高阳郡公,食邑一千二百户,但这都是看在其夫人部族中十余万户俚人以及麾下四万蕃兵的份上。
  再拜冼挺为雷州刺史,加封阳春郡公,食邑一千二百户。
  高澄又将七岁的冯仆招至身前,他为冼英、冯宝夫妻二人分赐爵位自是大有用意。
  随意提了几个简单的问题,冯仆一一对答如流,高澄抚着他的脑袋与冼英夫妇提议道:
  “此儿聪慧,甚得朕心,朕欲以宗室女配之,再为他娶冼氏女,宗室女所生长子将来承袭高阳郡公之爵,冼氏女所生长子则受封宋康郡公之位。”
  冼英、冯宝夫妇二人闻言,自是感激涕零,冯仆不明所以,但也跟着父母一同跪拜谢恩。
  高澄的这番安排彻底俘获了冼英、冯宝夫妇的忠心,冯仆若要延续其母在部族中的影响力,势必是要娶冼氏女,即女性世袭首领制度下,冼英之后的下一任俚人领袖。
  而高澄对于俚人女性领袖与汉族士大夫的结合也乐见其成,不过在冯仆之后,必不可能再是冯家人与其部族联姻,今日之举不过是让冼英、冯宝夫妇归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