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历史 > 重生北魏末年 > 第225章
  “你二人合计两千五百骑,不以杀伤为主,专往梁军聚集的地方冲击,务必要将他们驱散!”
  高敖曹、高季式兄弟两自然明白高澄的用意,不使梁人组织起有效反抗。
  四名将领各自领了军令下山,统御部众只等山上高澄的信号。
  随着山上悠扬的号角声被吹响,三股洪流自山后杀出。
  夏侯譒在听见号角声时已经知道了有埋伏。
  “全军披甲执械!准备战斗!莫要慌乱”
  夏侯譒大声呼喊道。
  途中被伏击,很容易溃兵的原因就是士卒不可能全副武装的行军。
  夏侯譒虽然初上战场,到底是出身将门,慌乱之余,也知道该做什么事情。
  但梁军们还在慌乱整军的时候,马蹄轰鸣声已经由远及近,骑兵呼啸而至。
  高敖曹、高季式按照高澄的吩咐,专往人多的地方冲。
  两兄弟还是一贯的作风,一马当先,领着部曲来回冲杀,就是没有血肉之躯能够阻挡他们的速度。
  促成集结的阵型被一个个撕烂,梁军在兄弟两的冲击下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防御。
  而段韶与斛律光两人领骑卒自左右迂回杀出,截断梁军联系。
  春意盎然的原野,却被东魏骑卒们上演了一场另类的踏春。
  不过他们踩踏的是血肉。
  战事进行到这一步,淮南兵终于展现了他们作为州郡兵应有的素质,纷纷丢盔弃甲,溃散而逃。
  夏侯譒望着眼前的一幕,头脑发昏,家将大吼道:
  “公子快走!”
  说罢拔出短刃狠狠刺向夏侯譒坐骑的屁股。
  坐骑吃痛,带着夏侯譒夺路狂奔。
  而家将自己则带领麾下百骑迎向早已瞄上他们的高敖曹,为夏侯譒拖延时间,两股骑流交汇,并最终消失在马背上。
  高澄立在土包上观望战局,眼前这支梁军已然溃散,京畿骑卒也开始分散驱赶追逐。
  遍地都是尸骸,原野被染成黑红色。
  魏军肆意收割性命,而身后传来的惨叫声也让梁军溃卒更加不敢回头反抗,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跑得比同袍更快才能活下去。
  不断有梁军见逃脱无望而乞降。
  这一战,高澄看得仔细,正面交锋并没有对梁军造成太多杀伤,反而是梁人自相踩踏以及溃散后被追击,才是真正使得淮南州郡兵死伤惨重的原因。
  高澄眼见魏军骑兵们越追越远,赶紧命人吹号鸣金。
  他不敢深追,就是担心屯驻在北方的夏侯夔、羊鸦仁会回身救援。
  各部收纳俘虏,得两千多人,而魏军自身伤亡并不大,多是带伤。
  没来得及具体统计斩杀数量,就得到哨骑回报,夏侯夔、杨鸦仁已经南下,高澄急忙领军撤出战场。
  夏侯夔、羊鸦仁是在半道遇见的夏侯譒,当时他的战马早已经倒在了道边,夏侯譒本人也是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样。
  一看这情景,两人也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夏侯夔翻身下马,一巴掌扇在夏侯譒的脸上,怒骂道:
  “胜败兵家常事,况且今日之败,是为父中了高澄的诱敌之计,与你何干!莫要在我面前做出这副模样!”
  随夏侯夔同行的长子夏侯撰,也连忙出来好言宽慰兄弟。
  夏侯夔扇了一巴掌便不再管次子,脸色凝重的夏侯夔与羊鸦仁分出一部分人马收拢溃卒,两人自己则继续带领大部队赶往魏军伏击的地点,希望魏军贪功没有及时撤走。
  可当他们赶到小山包附近的时候,留下的只有遍地的梁军尸骸,早就没了高澄的踪迹。
  夏侯夔铁青着脸,命人搜集尸首,也四处收拢溃卒,共得梁军尸骸六千余具,溃卒八千余人。
  除去俘虏,其余人自然是逃亡了淮南,一时难以收拢。
  羊鸦仁看着满目尸骸,叹气道:
  “夏侯公,今日之事并非你一人的过错,陛下若降罪,鸦仁自与夏侯公同担罪责。”
  “羊公好意,夔心领了。”
  夏侯夔摇头道。
  羊鸦仁丢了小黄城,本身就要面临责罚,哪还能帮他一起分担罪责。
  “为今之计,夏侯公有何打算?”
  羊鸦仁又问道。
  夏侯夔遥目北方,纵使不甘,还是无奈道:
  “士气受挫、军心已堕,不宜再战,况且料想高贼步卒也快要有消息了。”
  两人彼此都心知肚明,虽然收拢了八千溃卒,但这些人丧了胆气,已经起不到多少作用,今日之败再怎么恼怒,他们也不会拿自己的私人部曲强攻小黄城。
  只要部曲还在,以萧衍的菩萨心肠,必定不会责罚太过。
  夏侯夔、羊鸦仁带着部曲与溃卒南下,移师淮河北岸扎营。
  没多久果然得知京畿军步卒进入谯州,而谯州之兵多在羊鸦仁的麾下,慕容绍宗沿途轻易接收各地郡县。
  夏侯夔、羊鸦仁不敢再久留淮北,当即领兵渡河。
  随着两人退兵,高澄也得以全据谯州,往晋阳、洛阳发送捷报的同时,并上表奏请元善见为谯州复名南兖州。
  而正如夏侯夔、羊鸦仁所料,手握精兵的两人只是被萧衍斥责,并未遭受实质处罚。
  夏侯夔依旧都督淮南七州诸军事,而羊鸦仁也改任西豫州刺史,都督西豫州诸军事,移师广陵城(河南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