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历史 >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 第914章
  孙承宗能讲出这番话,崇祯皇帝是欣慰的,尽管说的不是好的方面,但却是站在国朝的角度考虑问题。
  其一,辽东今后怎样自处,倘若此事解决不好,就会出现督抚之争,甚至再度出现拥兵自重之患。
  其二,辽东将门势力的前车之鉴。
  其三,养狼之策的威胁,若是不能震慑被养的狼,可能终有一日就遭到反噬。
  其四,辽东与过去不同了,辽东所辖疆域太大,这对于地方而言,终究是存在着隐患的。
  其五,产业领域集中发展,实权掌握在一人之手,必然会出现割据隐患,可要是分摊下来,就会产生别的影响。
  “辽东,是大明的辽东,尽管经历十余载的至暗时刻,但终究是大明的辽东。”
  崇祯皇帝眼神坚毅,停下脚步,“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围绕辽东这片广袤疆域,却出现了很多变动。
  这其实对我大明而言,是一次严峻挑战,可同样也是一次难得机遇。
  收复辽左这块失地,就代表着大明恢复对辽东的有效统治,不过这不代表着大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孙承宗点点头表示认可。
  以辽东督师之名,镇守辽东这些年,孙承宗的内心深处,对这片黑土地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
  看着辽东从过去的动乱,一步步朝着安定走去,孙承宗是高兴的,是喜悦的。
  建虏祸乱辽东十余载,叫太多的人惨死于此,这里成了很多人的伤心地。
  “辽东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决,那就算是收复全部失地,也终究有一日会重蹈覆辙的。”
  崇祯皇帝双眼微眯,语气感慨道:“毕竟有些事情,倘若不能打破常规的话,就不可能解决实际问题。
  这也是朕决意御驾亲征的原因。
  一个辽东,不能解决辽东的问题,这是朕细数辽东的种种,所定下的定语。
  辽东改制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过去的撤卫设府,辽东军改,仅仅只是一个开始罢了。
  朕打算等辽东局势稳定后,就裁撤掉辽东督师一职,同时朕打算将辽东一分为二,设辽宁和安东两省,这同样只是一个开始。”
  “!!!”
  孙承宗震惊的看向崇祯皇帝。
  叫他震惊的,不是裁撤辽东督师一职,对于孙承宗而言,他对职务上并无太多追求,也不是官迷。
  让孙承宗感到震惊的,是崇祯皇帝要将辽东分离开,一旦做出此事,那必然会引起很大的轰动。
  毕竟这会改变大明的政治格局。
  过去的辽东,就是一个都司建制,隶属于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治下,现在则作为新的承宣布政使司自处。
  “卿家是觉得难以置信吗?”
  崇祯皇帝露出笑意,看向震惊的孙承宗,撩了撩袍袖说道:“朕说了,这同样是一个开始罢了。
  朕想要的不只是一个辽东。
  让辽东进一步改制,则对今后攻略辽河套、科尔沁、安东以北、朝鲜等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想要让辽东地区安稳下来,那就必须将威胁辽东的地域,都牢牢地掌握在大明手里,这样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同样,惟有这样才能确保维新变法,持续在辽东这一区域推行下去,让国朝能增加新的财税重地,避免过重于某一区域的赋税。”
  江南出现叛乱一事,崇祯皇帝已经知晓了,东海水师总兵官刘兴治,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入辽。
  对于这一情况,崇祯皇帝丝毫都不意外。
  为何?
  维新变法的持续推进,必然会改变大明的构架,一个走工业化进程的大明,势必会让很多旧势力群体,受不了自身利益的损失,而出现一些过激反应。
  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维新变法的道路,必然要再走一遍军事征服的路线,中央集权想要保持威仪和震慑,就必须要有极强的实力才行。
  “陛下,此事一旦在朝传扬开,只怕会引起极大的震荡啊。”孙承宗收敛心神,沉吟片刻,向崇祯皇帝作揖行礼道。
  “震荡?”
  崇祯皇帝微微一笑,看向孙承宗说道:“只怕卿家还不知道,江南诸省已然出现大规模叛乱了吧?”
  “什么?!!”
  孙承宗难以置信的看向崇祯皇帝,根本就不敢相信此事。
  “呵呵……”
  崇祯皇帝笑着摆手道:“卿家也无需这般激动,无非就是国朝暂时丧失掉,对于江南诸省的控制罢了。
  这些朕从亮明维新变法的大旗时,就已经料想到了。
  朕快要离开辽东了,要返回京城。
  不过在返回京城前,涉及辽东的一些决策,必须要明确下来,朕不想面临腹背受敌的威胁,这一点卿家明白吧?”
  孙承宗强行要求自己镇定下来。
  这一刻,孙承宗有些明白,天子为何要将辽东一分为二了,为何对辽河套、科尔沁等地表现出那般强的占有欲了。
  这都是为了重塑大明的政治框架。
  过去的大明,一直都倾向于江南赋税,如果江南出现问题,那对大明就会造成严重的威胁。
  社稷根本会不安稳。
  这其实是不好的事情。
  “不聊江南叛乱的事情了,就说辽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