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历史 >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 第747章
  辽西全境已被我大明收复,而盖州卫、复州卫、海州卫、定辽右卫等地,皆被那辽东义军暂收,下官不觉得建虏八旗能有余力再来犯我京畿要地。”
  杨文岳皱眉道:“那盘踞京畿一带的蒙鞑呢?”
  “杨枢辅,你觉得受限于榷关重开的蒙鞑,敢轻易来犯我大明吗?”杨嗣昌笑着走上前,看向杨文岳说道。
  “就近两年来,我军机处所掌握的情况,察哈尔、内喀尔喀、喀喇沁等部,通过榷关购买大批的茶叶、丝绸、棉布、烈酒、煤炉等物,为我国朝创造很多关税,倘若上述这些蒙鞑各部,敢侵犯我大明,朝廷只需关掉榷关,那就能让蒙鞑各部再度自闭……”
  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看着诸军机大臣、军机参赞相互间争论起来,并没有出言呵斥什么。
  这恰恰是崇祯皇帝所想看到的。
  像军机处这等权力中枢,就该肩负起相应的职权,与此同时,所在军机处的诸大臣,还应该有各自的见解,不然他们观念一致的话,那崇祯皇帝就考虑要更换军机处大臣了,根源很简单。
  权力之争。
  看着王在晋、黄立极他们各抒己见,相互争论约莫盏茶功夫,崇祯皇帝向前探探身,出言打断。
  “够了,涉及宁夏卫的平叛镇压,必须由京营出兵前去镇压。”
  崇祯皇帝一锤定音道:“抽调赶赴西北边陲的神枢营、五军营,要牢守西北各线,提防好流窜青海境的流贼各部,朕不希望调遣他们之际,那帮可恶的流贼,再趁势袭扰西北各地,继而影响到山陕的安稳。
  从神机营抽调4万精锐,由曹文诏亲率本部精锐离京平叛,从御林军抽调1万精锐,随军接受曹文诏调遣。
  命武备院所辖兵仗局、军器局等有司衙署,分拨一批入库的军械、火器、火炮等,列装到赴宁夏平叛的大军麾下。
  军机处负责协调平叛大军期间,所需一应粮饷用度,朕要让天下知晓,拱卫京畿的京营各部,究竟是怎样强悍的存在!”
  “臣等遵旨。”
  众人神情各异,纷纷拱手作揖道。
  在崇祯皇帝的眼里,军队就是打仗用的,倘若背离这一根本所在,那军队存在的意义就不大。
  从崇祯二年开始,崇祯皇帝就一直谋改京营,耐着性子的逐步整改,尤其是军规军纪这方面,可谓是抓的很是严苛。
  一支能供驱使的强军,倘若没有军规军纪的约束,那就算再能打仗,也终究是崇尚暴力的强盗群体。
  未来的大明海军,能够适当的放松些约束,毕竟所面临的强敌众多,所处的环境有很大不同,一味地照本宣科肯定不行。
  但是大明陆军就不同了。
  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只怕在大明的境内,会出现频繁的军事调动,倘若所涉军队调动一次,途径的地方就遭受一次洗劫,那活该大明社稷早日倾覆。
  什么事情要是瞻前顾后起来,那就别想着功成名就了。
  “对了,将宁夏卫煽动蛊惑大明健儿,聚众闹饷闹变一事,以军机处的名义,传达至内阁那边。”
  崇祯皇帝想了想,伸手说道:“叫内阁议一议,兵部侵占五军都督府职权,却不能尽到职责所在,究竟是好,是坏,倘若今后再出现此等情况,朝廷该追究谁的责任,朕又该追究谁的责任。”
  “!!!”
  王在晋、黄立极、傅宗龙、杨文岳、丁启睿、杨嗣昌、瞿式耜、陈新甲等军机大臣、军机参赞齐聚,无不流露出各异的神情,天子让他们军机处这般做,看来是想动兵权啊,这可不是什么小事情啊。
  第五章 摊丁入亩
  大明文官群体于中枢所在,把持着的职权过重,治政的事情他们要管,治军的事情他们要管,治法的事情他们要管,这众多的职权握在他们手里,没有清晰明确的划分,也使得很多文官,都追求着限制皇权、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崇高理想。
  在崇祯皇帝的眼里,这样是不好的。
  大明的官员队伍,不能简单定性为‘文官群体’,应该以更清晰明确的领域职权,进行细致的划分才行。
  逐步梳理大明的权力框架,有序推动现有职权衙署的调整,特别是涉及赋役制度的税务部门,不能只以一个户部简单定义,涉及到不同领域的税收,就该有相应的专管衙署,这样才能避免偷税、漏税、逃税等情况发生。
  路漫漫其修远兮。
  大明最大的敌人,就是大明自身,想要妥善的解决这些问题,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崇祯皇帝要做的还有很多。
  京城所闹出的风波和动静,短期内影响不到地方,不过对毗邻京畿或相望京畿的地方,却能产生相应的影响。
  河南巡抚衙门。
  “在过去这些时日,我河南巡抚衙门和赈灾行署衙门,联手对河南治下诸藩,进行了规模空前的打官司。”
  孙传庭坐在官帽椅上,看向陈子龙、夏允彝、徐孚远一行人,神情严肃道:“诸君也都在此期间出力不少,使得我河南各府县治下,逐步清查重收九十多万亩的官田,并对其进行登记造册。
  剩下那部分官田占比,规模依旧是很庞大,不过万事开头难,最艰难的路走顺了,后续所要做的,就是照本宣科即可。
  福藩、周藩、崇藩等河南诸藩,尽管对本官,对赈灾行署,恨的是牙根直痒痒,可却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