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历史 >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 第730章
  当初决定设汉盟时,崇祯皇帝就想好了后手,那就是利用大明勋戚群体的财富,来制衡以郑家为首的势力。
  就算不能彻底制衡住郑芝龙,但最起码能起到震慑作用,让汉盟和皇明海贸总会,都能源源不断的给内帑提供财源。
  郑芝虎面露忧色道:“大哥,您说等到以后,咱们郑家会不会被天子清算?毕竟咱们现在……”
  “不会。”
  郑芝龙双眼微眯道:“只要咱们郑家,主要还是我,没有任何僭越的举动,那天子就不会清算我们。
  别忘了,现在天子面临的情况,还没有精力和时间,过多的浪费到东南沿海地带,包括日本和南洋诸国。
  但是大明开海通商一事,特别是天津这处地方,天子又需要确保万无一失,所以才会由我出任琉球镇总兵官。”
  海洋上的争霸,说到底是需要陆地支持的,倘若违背这一现实,那就算表现得再怎样强势,终究会有衰败的那一日。
  郑芝龙能榜上崇祯皇帝这条最粗的大腿,不必看大明文官的脸色,又岂会舍本逐末,让大明天子厌恶他呢?
  只要能得到天子的支持,别说是一个琉球镇,就算今后向南洋诸国进军,那都是有希望的。
  野心这种东西,一旦有了,就不会再消失掉。
  对大明有任何不臣之心,郑芝龙是不敢有,但是借着大明的威仪,去别的地方作威作福,那还是可以的。
  “听说天子在辽东、天津、山东等地,扶持起一批造船厂,像皇明海贸总会麾下所拥的海船,多数皆是从这些地方购买的。”
  郑芝龙嘴角微扬,看向郑芝虎说道:“要是能通过这次主动上缴,能获取到天子更多的信任,那今后咱们想获取战船,也是能从大明购买到的。
  很多事情,你主动去做和被动去做,那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只要开海这件事情,能一直让天子见到好处,就算朝中的衮衮诸公,包括江南诸省的那帮家伙,再怎样反对,天子都不会再禁海的。
  这次去往京城,你亲自跑一趟。
  除了缴获荷兰的这笔金银外,汉盟所获的那笔银子,拿出来300万两,不够的,咱们郑家补齐,一并上缴到内帑去。
  另外设法和老四取得联系,看看他在辽西做的怎样,打探一下建虏的情况,切记,别让天子觉察到了。”
  “好。”
  郑芝虎重重的点头道。
  “刘香,老子再忍你半年,最多半年。”郑芝龙双眼微眯,眼神冷厉道:“等老子谋划好一切,老子非要砍了你的脑袋不可。”
  和刘香的恩怨,那不是几句话所能说清的,特别是牵扯到利益,郑芝龙就绝不会允许刘香这个大敌,在自己的身边盘踞下去,想合掌日本海贸的暴利,那绝对是痴心妄想的事情。
  解决了荷兰在琉球镇的事情,那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解决刘香所部,只要能解决了刘香,那郑家在东南沿海的威势,就算进一步增强了!
  第三百六十章 内务府(1)
  大明过去所欠下的账太多,特别是所定赋役制度的崩坏,导致朝廷每年所征赋税,存在很大的亏空,有相当一部分税银被私下截留,这使得崇祯皇帝想有效推动维新变法,继而抢救这个腐朽的大明,需要采取一种全新的形式。
  于中枢集权统筹。
  于地方多点开花。
  将涉及到各领域的新政,通过分门别类的细化明确,采取区域试行的方式,紧密围绕清账减负、清除弊政、良性发展等核心思想发展,继而确保崇祯皇帝的维新变法,能行之有效的稳步推行。
  这是一个庞大而繁琐的战略谋划。
  此前一直是崇祯皇帝统筹主抓,让内廷的有司衙署协助,以确保既定的谋划部署,能有效的运转起来。
  只是当前所涉及的领域太多,导致这一管控模式渐渐开始脱力,崇祯皇帝感受到空前的压力,变革已然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牵扯到治国兴邦之事,是需要能臣干吏来支撑的,依靠内廷的太监体系支撑,迟早是要出大问题的。
  鉴于大明当前的复杂国情,鉴于维新变法的紧迫性,崇祯皇帝要再造一套文官班底,以文官制衡文官,让内廷太监退出权力斗争的历史舞台!
  文华殿。
  “这几日,天子不临朝不理政,一直都深居西苑不出,这对社稷而言并非好事。”韩爌眉头紧蹙,看向殿内其他内阁大臣,神情严肃道。
  “诸君皆是我大明的栋梁,面对这等态势必须要以身作则,向天子上疏规谏,从科道归一以来,朝中就存在着严重分歧,以至有司多数不能平稳下来。
  针对朝中这等特殊局面,仅仅靠着内阁出面维稳,以确保朝纲的稳定,肯定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天子临朝理政才能……”
  殿内所聚的温体仁、毕自严、徐光启、周道登、何如宠、钱象坤、吴宗达、周延儒,无不是流露出各异神情。
  自崇祯皇帝召集内阁大臣,议定山陕等地部署,有序疏导平叛大军,擢洪承畴入朝,试行巡抚责任制、新定俸禄制等事,又召见大明财相毕自严,商榷盐税改革的构想后,崇祯皇帝就从乾清宫搬去西苑去住了。
  对崇祯皇帝的这等特殊行为,一时间朝中是众说纷纭、猜想不断,谁都清楚天子御极以来,一向以勤政克己著称,像这等一连数日都深居西苑,不临朝不理政,这是极为罕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