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历史 >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 第707章
  温体仁这位老谋深算的政客,很清楚自己当前在内阁,在朝堂,能够站稳脚跟,能够笼络部分党羽,那纯粹是靠陛下的倚重。
  如果说脱离这一核心,就他这个内阁次辅的身份,想在一些特定的时期,公然反对韩爌这位内阁首辅,纯粹是不现实的事情。
  “温阁老,陛下口谕。”
  在温体仁沉思之际,王承恩手持拂尘,走进所在公事房,看了眼闵洪学,并没有多说其他。
  “臣……温体仁,领旨。”
  温体仁忙站起身来,向王承恩拱手作揖,而王承恩这微微侧身,避开温体仁的行礼,随后朗声道:“温体仁,朕觉得六科没必要存在了,近期和韩继思商榷下,拟定科道合一的事宜吧。
  现在的六科,纯粹就是一个摆设,不是朕的六科,不是大明的六科,反倒成了某些利益者的六科。
  既然是这样的话,那就悉数并进都察院内,让都察院的相应职权能增强,确保先前所定的诸多改动。”
  “!!!”
  温体仁脸色微变,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天子竟然要趁此机会,裁撤掉六科,让科道合一,这简直是惊天动地之举啊。
  一旁作揖行礼的闵洪学,同样是这等反应,裁撤掉六科,让科道合一,这是震动太大了,只怕朝中的骂声和反对声会很多。
  见温体仁沉默不言,王承恩继续说道:“要是你觉得有什么难处,那朕着周延儒归京来办即可,你代替周延儒去各地清查……”
  “臣领旨!”
  听到这里的温体仁,不等王承恩讲完,当即便作揖应道,科道合一之事,他能感受到天子是谋划很久了,如果他不接下此等差事,那就失去了天子的信赖。
  相较于背负一些骂名,失去天子信赖和倚重,这才是温体仁所不愿接受的。
  “既然温阁老接旨了,那咱家就归宫交差了。”见温体仁这般,王承恩微笑着说道:“温阁老要好好办差,陛下对此事很看重的。”
  第三百四十一章 中央巡察
  乾清宫。
  一缕朝阳透过窗户,穿过东暖阁,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上,手持朱笔,圈阅着所持奏疏的人名。
  都察院左都御史韩继思,神情复杂的垂手而立,对天子的召见,其心里很自然的就联想到,内阁次辅温体仁所呈奏疏,奏请科道归一疏,此事一经传扬开,瞬时就盖住先前联合请辞,都察院和廉政公署弹劾朝臣的风潮。
  “韩卿家,对科道归一是怎样看的?”
  崇祯皇帝圈阅着人名,没有抬头,对思绪万千的韩继思询问道:“朕听说这几日的内阁很热闹,韩爌他们,跟温体仁争执不休,甚至还起了不小的冲突。”
  臣能怎么看啊!
  韩继思心里暗暗叫苦,额头冒出汗珠,欠身道:“臣觉得科道归一,于朝于民来讲都是好事,朝中的言官御史过多,一些人虽说朝中命官,然却忘了本分,只想着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科道归一则能很好的制约此风,限制职权,让都察院所辖职权更明确,这对监察百官,整顿吏治,维护法纪等事……”
  韩继思绞尽脑汁的说着,崇祯皇帝神情自若的听着,说起来科道归一,除对皇权有所好处外,还对都察院有着种种好处。
  科道。
  科道。
  尽管常混淆在一起,虽说两者的职权很相似,然却属两个系统,多数时候科道官所站位置相同,然涉及到一些特殊政治事件时,却都站在各自的阵营内。
  特别是牵扯到党争时,朝堂上的言官御史就是急先锋,就一项风评弹劾的权力,就像是一件大杀器,不管事情是不是真的,先把你名声搞臭了再说。
  就算最后查无此案,可名声臭掉了,那想在朝堂立稳脚跟就不易了。
  文官的嘴能杀人。
  文官的嘴能诛心。
  “卿家能这样想,朕很欣慰。”
  崇祯皇帝放下朱笔,拿起那份圈阅的名单,看向韩继思说道:“尽管朝中的不少朝臣,对温卿所呈科道归一的奏疏,有着诸多的反对和不满,甚至大骂温卿是祸乱朝纲之辈。
  然朕却不那般想。
  看看近些年来,六科做的事情可谓丑闻不断,该做的事情不做,不该做的事情,却做了很多。
  既然有些人想利用所辖职权,做以权谋私之举,那就没必要存在了,毕竟国朝现在面临的问题很多。
  卿家先看看这份名单,朕打算将他们调进都察院。”
  说着,一旁服侍的王承恩,忙上前捧起那份公函,随后在崇祯皇帝的注视下,快步朝韩继思走去。
  温体仁所提科道归一,果真是天子授意的啊。
  韩继思垂首接过王承恩所递公函,不过心里却唏嘘起来,像这等大事,明知道会得罪很多人,就算温体仁是内阁次辅,他自己也没胆量做这件事情。
  让六科并进都察院,只怕是一个开始。
  “王印懋、陈焕、程正揆、張世雍、龙起宏、吴太来、潘曾瑋、卜象乾、陈太来、柯元伯、申嘉允、黃熙孕、杨鼎和、曹曄、刘大垣、唐钱蕃、顔尹绍、涂必宏、房廷建、王含、冯家禎……”
  看着被圈阅的人名,韩继思双眸微张,上述这些人皆是辛未科的两榜进士,时下皆在各处观政,一些人在吏部那边,都圈定要下放到地方为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