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历史 > 争魏 > 第1185章
  “陛下信任,臣感激涕零,只是此事需陛下从长计议,臣不敢妄言,望陛下恕罪。”
  说完便拱手告退。
  杨峥郁闷,杜预也太小心了些。
  不过也能理解,朝中本来就派系林立,现在多嘴一句,弄不好就是为将来埋下祸根。
  霍去病、霍光对大汉功劳大吧?谁能想到他们的后代居然被灭族……
  送走杜预,杨峥一个人思索,最合适的人选似乎只有老二杨武了。
  不过老二治民屯田还行,兵略有所欠缺。
  走到沙盘边,忽然看到杜预的铜钱落在代郡太原一带。
  心中一动,镇守这片的是老五杨晖,年纪虽小,心思却极大。
  在青营中便以军略著称,身边聚集能文能武的“小伙伴”也不少,常以卫青霍去病自居。
  成为太子杨旭、夏王杨毅之后,最有竞争力的一子……
  杜预嘴上说不参与帝王家事,没想到却用这种方式提醒自己。
  杨峥摇摇头,不过他不愿意明说,自己也就装个糊涂,人选就这么确定了。
  杨晖倒是一个不错的人选,爱折腾,就去远东之地折腾吧……
  第九百一十一章 都护
  熊津都督府设立之后,豪强们果然规矩多了。
  老老实实的组织对马韩、辰韩的最后一击。
  豪强们认真起来,三韩当然不是对手,所谓的五万大军,连半个月没撑到,就被如狼似虎的豪强们击败了。
  三韩彻底亡国,多了三十一个世袭罔替的县令。
  每个县比中原小多了。
  没办法,僧多粥少,即便如此,还有十几个豪强没分到。
  就在杨峥准备回返大兴的时候,豪强们又来整活了,这次他们看上隔海相望的倭国……
  杨峥有些无语,这帮人还真是欲壑难填。
  “倭国刚刚立下新朝,颇有实力,非三韩可比,臣建议修养生息几年,派细作渗透,知其虚实,然后用兵。”卫瓘建议道。
  “伯玉所言甚是。”杨峥也觉得有些疲惫。
  年纪大了,对领土反而没有年轻时那么渴望。
  不过豪强们愿意折腾,就去折腾吧。
  这两年还是先歇一歇,大家都缓口气,反正倭国就在哪里,也跑不了。
  杨峥要的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猛冲猛打。
  眼下当务之急不是攻占多少土地,而是深耕中原。
  武功,大秦足够了,缺的是文治。
  回程途中,刚到荥阳,西域却传来败报,西域联军对河中的战事不利,萨珊波斯国力强大,在河中修建了不少城池,细作也得知秦军将出征河中,严阵以待。
  西域诸国联军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见河中是块硬骨头,心思就散了。
  两军大战,七万西域联军对五万萨珊波斯。
  谁也没想到,两边陷入胶着时,联军一哄而散,尹春陷入苦战,一万七千高昌府兵顿时陷入重围。
  不过面对敌人的劝降,他们没丢大秦的脸面,奋勇血战,阵斩近万敌军,重创不可一世的萨珊军。
  如果不是粮草被吃完了,敌人截断水源,尹春说不定能创造一个奇迹。
  就在即将全军覆没时,幸亏于阗军死命救援,才将重伤的尹春救回。
  北面的杨毅军面对萨珊波斯的城池,也是一筹莫展,虽然攻破几座,但自身伤亡也重,他的麾下本来也是骑兵居多。
  大秦现在面对的敌人不是松散的游牧民族,而是一个文明。
  翻开萨珊波斯的历史就会知道,他们也是一个传统的征服者,是波斯人最辉煌的王朝,从诞生之日起,便一直在扩张,一直在战争。
  看完败报之后,杨峥一脸阴沉。
  此次战败,对大秦影响很大,西域诸国本来就不怎么配合,现在败了,他们能心服?
  “以大汉之强,对西域尚且三通三绝,一场小败,无足挂齿,此时也可分清西域诸国谁真正归心大秦。”杜预安慰道。
  杨峥沉吟片刻后道:“此战是朕大意了,不该这么快进军河中。”
  是错就要认,这几年太顺,以至于有些轻敌了。
  西域都没整合好,就仓促进兵,对手也不弱,战败也就在情理之中。
  不过话说回来,尹春没给大秦丢脸。
  秦军宁死不降,深深震撼了萨珊人,让他们不敢趁胜追击。
  西域仍在大秦的控制之中。
  诸国虽心中不服,但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当出头鸟。
  “穿朕诏令,速派医学士带良药赶赴西域,保住尹春!”杨峥对身边亲卫下令道。
  人才是最重要的,失败一次无所谓,下次再来就是。
  这一战,差不多也摸清萨珊波斯的战力。
  优势兵力,还有主场优势,却跟府兵打成这样,只能说这次是他们走运了。
  谁控制了河中地区,谁就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
  在航海没有兴起之前,丝绸之路就是这块大陆的经济命脉。
  有利益,当然要争夺。
  你不拿,就会便宜别人。
  河中原本就是无主之地,亚历山大曾攻占此地,安息人曾攻占此地,大月氏也曾占领此地,建立贵霜帝国,然后是萨珊人、大食人、西辽、蒙古、大毛。
  华夏也曾尝试开拓此地,只可惜怛罗斯之战后,没等到高仙芝重振旗鼓,安史之乱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