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历史 > 争魏 > 第1161章
  奴役外族无处不在,河北奴役乌桓鲜卑匈奴,江东奴役山越,蜀中奴役南蛮诸族,中原人奴役自己人……
  这个时代并不是史书上标榜的那么和谐。
  只要没有大规模暴力抵抗,杨峥就当他们同意了。
  不过杨峥的一贯做法是,拿了人家的东西,就该给人家一些补偿。
  “进攻辽东可以提上日程了。”杨峥的天元阁中,大秦的平尚书事们济济一堂。
  “关中旱灾未熄,又要大战,只怕……”这一次不是鲁芝反对,而是索靖。
  杜预也不太支持,“大兴距辽东五千里之遥,粮草转运艰难。”
  卫瓘一向顺着杨峥的心意,“高句丽卷土重来,辽东三部侵占带方、玄菟等郡,麾下汉夷二三十万,辽东土地肥沃,可耕可牧,假以时日,必实力大增,此时不征,必遗祸子孙。”
  原本辽东三部互相仇视,互相攻讦,在辽东狗咬狗,但大秦崛起之后,感受到强大的威胁,这三部居然与高句丽弄了一个攻守同盟。
  各自扩军备战。
  鲜卑人祖上十几辈,穷的眼珠子发红,好不容易趁着中原大战,侵占了土地和人口,吃下肚的东西,怎么可能再吐出来?
  “毌丘将军万余步骑便可横扫辽东,朕的儿郎难道不如前人?”杨峥泼了一盆鸡血。
  鲁芝道:“毌丘将军能横扫辽东,是因为鲜卑人的协助,今时不同往日,鲜卑人有天时地利人和,我军远出,将士劳苦。”
  “伯父安知朕就没有盟友?”杨峥笑道。
  “陛下……”
  “河北豪族实力雄厚,正可驱使,马孝兴屯兵河北多年,麾下牧骑不正是鲜卑人?”杨峥早就胸有成竹。
  此前打压关东豪族,唯独对幽州豪强网开一面,为的就是今日。
  豪强也是资源,手上有兵有粮食。
  不拉出去砍砍外人,实在是暴殄天物。
  汉魏时代,颍川士族名震天下,其实河北豪强也不遑多让,作为耕种、祭祀指导书的《四月民令》其实是清河崔氏的家历。
  河北豪强之牛叉可见一斑。
  这帮人若是继续留在幽州、冀州,杨峥心中多少会不踏实。
  鲁芝苦笑一声,“陛下既然早有定计,臣就不多废唇舌了。”
  不费关中的粮草,也不用关中出兵,这种好事,自然没人反对。
  杜预、索靖也点头同意。
  再杨峥看来,治国其实就是平衡各方利益,朝廷收走别人的利益,就要给与一定的补偿,形成良性循环,建立互信,然后同心协力做大事。
  再说对外打战,也不全是赔本买卖。
  文鸯两万骑横扫漠西,政治利益先不说,单是人口、牛羊就弄回来几十万。
  杨峥的崛起,本质上还是掠夺。
  抢了羌人抢胡人,抢了胡人抢司马家,一步一步做大做强。
  放眼周边,能抢的都抢了,只剩下辽东的鲜卑三部和高句丽。
  后世大唐,李二大帝一直在打打打,也没见国家衰弱,只要控制好分寸即可,别像隋炀帝,动不动百万大军,敌人没弄死,先把自己弄死了。
  大秦本来就是农牧二元制,进取便是天性。
  杨峥朗声道:“诏令:辽东乃华夏故土,今为他人窃居,朕之子民为他人之奴,是可忍熟不可忍,凡我大秦勇士,可自募乡勇,收复失地,事成,朕不吝世袭罔替之封!”
  墙角的秘书郎李密奋笔疾书,过不多时一道刚劲苍虬的诏令便出炉了。
  杨峥举起传国玉玺,一巴掌拍在诏令上。
  盖了玉玺,便有了法定的效力。
  也代表大秦不会反悔,否则就是失信于天下。
  杨峥混了这么多年,从来就没干过这种事。
  索靖道:“陛下赏赐金银官职即可,何必许下如此重利?”
  “若非如此,河北豪强安能用命?”
  想要别人玩命,就要给足够的利益。
  杨峥口中的辽东,绝非汉朝的故土,辽东是个很大的地域概念,与其便宜别人,还不如便宜自家人。
  杨峥令人抬进辽东的沙盘,拔出长剑,在沙盘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将整个远东都涵盖进去了。
  “这么大的土地,豪强们能拿多少?”
  鲁芝、杜预、卫瓘这些华夏的精英对域外的土地没多少兴趣,他们在意的是实际控制,基本不反对。
  周朝立国时也就黄河流域,但一番分封之后,地盘迅速扩大。
  辽东最早也是周朝时分封的。
  封着封着,不就成了华夏自古以来的神圣领土吗?
  杨峥又在远东的濒海地区提剑画了一圈,“此地可立渤海国,与夏国一样,由亲王镇之!”
  辽东,是大秦版图上最后一块缺口。
  第八百九十三章 开拓
  杨峥的这道诏令下去,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留在大秦,处处受管束,还要忍受朝廷的盘剥,而杀出去,天高皇帝远,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种诱惑无以复加。
  辽东本来就是汉土,物产丰足,人口不少,从周朝开发至今,虽不如中原繁华,但也绝不是蛮荒之地,至少比南中要强一些。
  一个世袭罔替就足以让豪强们馋的流口水。
  朝廷还允许他们自募乡勇,兵部甚至放出话来,可以售卖中军淘汰下来的装备,皮甲不限量供应,战马也可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