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历史 > 争魏 > 第1067章
  除非……
  王濬脑海中忽然闪过一道火花,“明白了。”
  主簿李毅还在云里雾里,“明公想到了什么?”
  “一个王浑有这么大的胆量收容朝廷钦犯否?”
  “难道是太原王氏?”李毅惊讶道。
  他们之所以不敢动王浑,就是忌惮王浑背后的士族力量。
  太原王氏、东海王氏、琅琊王氏……
  其中东海王氏曾经还与司马昭姻亲。
  王濬笑道:“何为大秦?车同轨、书同文,废分封而置郡县,当今陛下比秦始皇更雄才大略,岂会容忍士族继续作威作福?”
  “难道陛下要动关东士族?”
  这个想法太让人震惊了。
  汉魏以来,真正决定国家命运的其实就是士族豪强。
  光武帝借河北豪强之力,一举夺得天下,魏武本人就是士族豪强出身,司马家也是士族豪强选出来的。
  “哎,若果真如此,只怕天下又将大乱。”李毅担忧不已。
  好不容易看到天下太平的曙光,没想到又要乱了。
  山东一乱,徐州、豫州也会跟着乱,到时候吴国肯定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当然,李毅相信最后的胜利一定是大秦,但中原不知又要增添多少尸骨,流多少血泪……
  “你错了,这场暗斗不是陛下掀起的,而是士族豪强在向大秦发出挑战,你说陛下能后退否?”顷刻之间,王濬已经将前前后后串联起来,并且敏锐的捕捉到皇帝的想法。
  王濬文武双全,举秀才出身,宦海沉浮五十载,已非寻常将领。
  而历史上,他亦名列武庙之中。
  “如此说来,此番是明公的一个机会?”李毅也明白过来。
  王濬眼中掠过阵阵精光。
  以前司马昭对他不错了,把他从河东从事提拔为弘农太守,镇守潼关。
  但对一个过了知天命年纪的人来说,远远不够。
  尤其在大秦,少年将军比比皆是。
  王濬虽是一方都督,但权力是建立在皇帝的青睐之上,功劳还差了不少,秦军中对他多有非议。
  而现在,一个机会就在眼前……
  济北国,卢县。
  王浑也在等待邺城的消息。
  不过他等的不是朝廷的诏令,而是王祥等人。
  皇帝没像司马家承认士族豪强的地位,让他们嗅到了深深的危机。
  王浑觉得士族要求并不过分,土地、人口这些东西本来就在控制之中,难道要白白吐出去不成?
  皇帝不给士族豪强政治利益,又不承认士族豪强的地方利益,只空口白牙说开恩科,靠才能科举取仕,士族豪强当然不愿意。
  真若如此,各郡各县的中正官岂不是被架空了?
  士族豪强也失去了最大的利益。
  “王濬此人多谋善战,玄冲不可大意!”王沈提醒道。
  “兄长多虑了,量区区一个王濬又能如何?”王浑一向看不起寒门出身的王濬,此次受形势所迫向他投降,已经让他的觉得屈辱!
  汉魏重门第,到了司马家时代,更是将门第之见推向了顶峰。
  他王浑是王昶的儿子,太原王氏出身,居然向一个落魄的寒门投降……
  两人当年在钟会手下时,便互相看不顺眼。
  这次大战,两人斗的旗鼓相当,虽然投降了,但王浑不认为是自己输了。
  王沈盯着王浑看了一阵,人一旦钻进牛角尖,不是那么容易能拉出来的,王沈不再劝了,换了一个话题,“若要逼皇帝低头,必须发动所有士族,仅靠王家还不行,必须拉拢羊氏、诸葛氏、博陵崔氏,还要与江东联合,在豫州发力,届时天下动荡,皇帝为了平息此乱,或许会暂时妥协。”
  王浑眉头一皱,“兄长有所不知,羊氏和诸葛氏骨头软,大半族人迁入关中……”
  “诸葛绪、羊祜皆首鼠两端之徒!”王沈略一思索,便知道背后主使的人是谁。
  两人投秦之后,颇受重用,他们自然乐意入秦。
  说穿了,还是利益使然。
  杨峥拉拢一批,打压一批,大大弱化了士族豪强的整体力量。
  不过眼下的局势,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这是一场关乎士族命运的巨大博弈。
  必须给皇帝一个深刻的教训,让他知道士族豪强的力量!
  “既然劝不动,那就起事吧,事不宜迟,秦军大批返回关中,正是对中原控制最虚弱的时候。”王沈淡淡道。
  只有士族豪强成功了,他才有一线生机。
  王浑目光一闪,阵阵杀气浮起,“兄长似乎忘了,还有王濬这条狗在盯着我们,此人不除,只怕我们起事会受到干扰!”
  “玄冲意欲何为?”王沈眉头一皱,似乎这个堂弟有些走火入魔了。
  原本的计划,快速回军,先拿下青州,然后与徐州士族豪强联合,然后勾结东吴,得到他们的支持。
  计划的成功机会很大。
  一来,秦军鏖战大半年,师老兵疲,已经陆陆续续返回关中,下一次集结,横跨四五千里出兵青州,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准备。
  其二,原来坐镇淮泗的卢钦被调回邺城,听说接手的是一个叫庞青的近臣,就算他能力不凡,这么短时间,很难得到淮泗士民的支持,徐州正式最虚弱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