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历史 > 争魏 > 第922章
  经历此战也不知道羊祜会不会被司马炎治罪,毕竟八万大军没有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当然,如果陆抗被击败,杨峥相信杜预一定会出手。
  荆州可以留在东吴手中,但不能被晋国拿去。
  不然江东就成了晋国的瓮中之鳖。
  司马炎在西陵屯驻重兵,扼守三峡,就可以一口一口吃掉江东。
  不过,晋吴的较量没有结束。
  建业的细作来报,孙皓有出兵攻打寿春之意,被钟会劝阻了。
  但以孙皓的性格,只要动了心思,就绝不会善罢甘休。
  吴晋应该有一场好戏在后面。
  今年关中发力,田赋加上屯田司,一共收上来六百七十万石粮食。
  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象。
  府库的空虚得到极大的缓解。
  还有三大牧场出栏近三十万头牛羊。
  从代郡、河南地、乌孙掠夺回不少牲畜,今年终于可以过上一个肥年了。
  气候一向具有连贯性,要么持续几年大旱,要么持续几年风调雨顺。
  煌武元年年底,一场大雪如期而至。
  也预示明年的年景不会太差。
  第七百零一章 名士
  正事谈完,众人退去,赵阿七才悄悄的进来。
  脸色有些难看。
  反正每次见到赵阿七和庞青都有事,而且是坏事多过好事。
  赵阿七将一捧白色粉末放在案几之上,白中略带黄色。
  “五石散?”杨峥眉头一竖,赵阿七把这玩意儿呈上来,意思再清楚不过。
  “正是。”
  “从哪里搜到的?”以前杨峥禁止过,没有太坚决,但这东西无孔不入,只要是“名士”都磕过。
  当年何晏耽声好色,带头食用,体力转强,夜御数女而不知疲倦。
  京师翕然,官宦子弟争相服用,并逐渐成为“名士”们的风尚。
  皇甫谧年轻时,家道中落,过继给叔父,迁居洛阳附近的新安,受这股风潮的影响,也开始服用,由此而落下风痹之症,身有残疾,但也因此潜心读书学医,遂成一代圣手。
  “祁、祁王府!”赵阿七擦了擦脸上的冷汗。
  杨峥“唰”的一下从软榻上站起,“杨宏?”
  “是!”赵阿七拱手。
  杨峥一屁股坐回软榻。
  锦衣卫的消息很少出错,每个送到杨峥面前的消息,都有连带责任。
  误报、诬赖都是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千算万算,没想到自己的儿子漏风了。
  不过这太正常了。
  杨宏这两年混到了“名士”头衔,所谓名士不过就是互相吹捧、互相题表而已。
  中原现在名头最响亮的名士王戎、裴楷正是如此。
  裴楷吹嘘王戎“戎眼烂烂,如岩下电”。
  王戎吹捧裴楷“如近玉山,映照人也”。
  吹过来吹过去,名声就这么起来了。
  这么多年,杨峥总结过,魏晋三个累积治政资本的方法,要么当名士,要么当孝子,要么长得帅……
  当然,也不是所有名士都浪得虚名,嵇康、阮籍等人的确有其过人之处。
  前代的夏侯玄、诸葛诞还算对得起“名士”二字。
  但与夏侯玄、诸葛诞并列八聪的邓飏、何晏之流就名过其实了。
  司马氏篡为之后,名士的水分也越来越大。
  拜司马炎大封士族豪强所致,新一代的名士越来越多。
  连王乂刚满十岁的儿子王衍,也因擅玄学清谈而成为“名士”。
  这不是搞笑吗?
  五石散只是一个开端,“名士”的歪风邪气在秦国悄然滋长。
  “有多少人服用这玩意儿?”杨峥作为皇帝,就要通过现象看本质了。
  “前将军刘珩之子刘不易、刘不疑,张斅之子张固,杜中郎之子杜斌……”赵阿七既然把事情捅上来,肯定是都摸清楚了。
  “杜斌?”听到最后一个名字,杨峥一口气差点没喘上来。
  杜斌这厮……居然又蹦出来了。
  “杜斌任颇岩折冲都尉,政绩卓然,去年考评,升为尚书水部郎……”
  “如此说来,他们就是我大秦新一代的名士了?”
  “正是……”
  “朕知道了。”杨峥没有过多的表现愤怒或者失望等等情绪。
  保持威严,其实就是控制情绪。
  随着大秦的蒸蒸日上,这些东西迟早会出现的。
  杨宏原本是姜阿怜所生,当年夏侯芷无出,交给她抚养。
  后来夏侯芷生杨旭,心思自然就全部扑在亲生嫡子身上,对杨宏管教不严。
  杨宏是个特别容易痴迷之人,当年沉迷天文、数术等等,后跟着嵇康,交游广阔,沾染这些东西一点都不奇怪。
  不过五石散并不是什么戒不掉的东西,一切都可以挽救。
  从赵阿七的汇报来看,也只是刚刚兴起而已。
  关键在于,怎么遏制这股风气。
  杨峥对“名士”的印象并不好。
  夏侯玄、诸葛诞都可以算作名士,但能力也就那样。
  王戎、王衍两兄弟一言难尽,尤其是王衍,历史上跪在石勒面前求饶,为了活命,节操散落一地,还是被人活埋。
  名士就是九品中正制结出的果子。
  当然,一棒子打死说不过去,毕竟有些人是有真本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