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历史 > 争魏 > 第555章
  寿春城中有十五万大军,吴军城内文钦、唐咨、全端、全怿等人援军三万,城外尚有朱异三万大军,若能齐心合力,击破魏军重围绝非难事。
  只是,诸葛诞一直按兵不动袖手旁观,只让文钦、朱异等吴军跟魏军大战,遂让优势向魏军倾斜。
  几场大战下来,吴军连遭挫折,寿春守军士气亦大跌。
  周围人都窃窃私语起来。
  见此人器宇轩昂,浑身英气勃发,侃侃而谈,不由刮目相看。
  不过诸葛诞脸色有些难看,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将驳斥,面子上毕竟不好看,“你是何人?”
  “回禀君侯,属下马隆。”
  “可是当年三千士卒守新城,挡二十万敌军的马隆?”诸葛诞记性不差。
  “正是属下。”
  “现居何职?”
  “文将军麾下左司马。”马隆不卑不亢道。
  诸葛诞扫了一眼文钦。
  文钦自然知道自己这个老上司的脾气,怒斥马隆道:“尊者议事,岂容你胡言乱语,退下!”
  马隆单膝跪下,拱手道:“属下一时失言,望将军恕罪。”
  诸葛诞这才脸色好看一些,挥挥手,“你所言亦是良策,只是文将军多次出击,全都败北,魏军士气未降,我军士气新丧。”
  球再次踢到文钦身上,文钦老脸一红,“若君侯再拨我三万人马……”
  这话他自己都说不下去。
  毕竟几次大战,都是他败了。
  诸葛诞也不可能把自己的人马拨给文钦。
  “文将军暂且忍一忍。”在诸葛诞的印象中,文钦就没成过事。
  两人十几年的上下级关系,诸葛诞曾以文钦“不足以成事”评价过文钦。
  “今日就到此为止,诸位可以安歇。”诸葛诞再看了一眼半跪在地上的马隆。
  诸人退走,诸葛诞的心腹蒋班和焦彝却留了下来。
  “那马隆所言,倒也有几分道理。”焦彝小心翼翼道。
  “此人可惜了,若不是文钦麾下,倒也可以为我所用。”诸葛诞对文钦的厌恶是全方位的。
  “孙綝明知我二人不合,派此人前来,岂不是坏君侯大事?”焦彝对文钦也不以为然。
  诸葛诞长身而起,“他也是不得已,吴人并不想北伐,而非战力不济,所以只能派遣文钦,当年我侄儿就是不明此理,所以兵败如山倒,马隆……”
  焦彝嘶了一声,觉得诸葛诞的话不无道理。
  当年吴军背刺关羽时,凶狠如狼,十几万大军北伐寿春,却怯懦如羊。
  司马师集合淮南精锐攻打吴国,吴军这才奋不顾身,攻破东关,大好形势面前,诸葛恪二十万大军,却一座淮北城池攻不下来,还在新城城下吃了大亏。
  这其中恐怕就不仅仅是诸葛恪的性格问题了。
  文钦几次出战,除了他自己的部曲用命之外,吴军其实并不卖力。
  朱异三万人马,被州泰一万余军轻松击退,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君侯妙算,这岂不是说吴人靠不住?”蒋班睁大眼睛道。
  诸葛诞甩了甩衣袖,伸出手指,指向天空,“文钦靠不住,吴人靠不住,只能靠天,我命系于天,司马昭安能破我?”
  自此之后,诸葛诞一心防守,绝不出战。
  而魏军在寿春城外大兴土木,将寿春围的水泄不通,也不着急进攻。
  双方进入对峙阶段。
  第四百一十四章 后勤
  四月,杨峥率军回到姑臧。
  又是一年春耕轰轰烈烈的开始。
  卫瓘、尹春镇守陇右,杜预忙着编户齐民,鲁芝主理屯田,每个人都很忙。
  “河南地尚有二十几个部落一直不肯归附,似乎受了长安的暗中支持。”庞青整理情报道。
  “不是似乎,是一定。”杨峥看也不看递上来的情报,就十分笃定道。
  长安一战,杨峥算是对司马孚略有了解。
  不愧是司马家的核心人物,当年司马懿把三公之首的位置让给他,很明显就是托孤了。
  换句话说,司马懿选定的人,水平当然不会差到哪去。
  高平陵之变、司马师掌权、腰斩夏侯玄、司马昭继位等等事件,背后都有司马孚的身影。
  仅这次“击退”联军,就玩的非常漂亮,料中了自己与姜维不可能精诚合作。
  “河南地部落不肯归附最好!”杨峥一脸寒气,“狼在山野才有野性,兵要放出去练才有效果!”
  庞青呆了呆,“将军的意思是以河南地为练兵场?”
  “正是!大军休整一个月,一个月后,大军轮流入河南地,五千人为一批次,一次半个月,讨伐所有不臣之部族!”
  河南地诸部与并州南匈奴互相呼应,暗中肯定存在联系,讨伐他们必然是一个长期过程。
  不过杨峥不在意,有河套在手就行了,把河南地变成骑兵的猎场,一口一口吃掉匈奴人的血肉,顺便与并州匈奴掰掰手腕。
  一举三得。
  掠夺,才是最快的发展方式。
  想到掠夺,杨峥心中一动,现在司马家的精力都扑在淮南。
  记得历史上的淮南三叛足足打了一年多。
  那么是不是可以出骑兵袭扰关中?
  不,步子还可以迈的再大一些,骑兵可以从九原郡进入云中、定襄、雁门等并州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