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历史 > 争魏 > 第275章
  王凌召来次子王飞枭商议。
  王凌生有四子,王广、王飞枭、王金虎、王明山,皆才武有成,胆识过人。
  “司马懿灭曹爽,前后五日便已成事,父亲今若迟疑,必为司马懿所破,儿愿为前锋!若洛阳无备,则轻锋直进,若洛阳有备,事不谐,则取许都以为基业,召天下义士,匡扶社稷!”王飞枭慨然道。
  王凌一双老眼几次闪烁,却不能决断。
  王飞枭跪在王凌面前,“父亲若是迟疑,我家将有灭族之祸!大将军殷鉴不远!”
  王凌全身颤抖了一下。
  到了他这个年纪,最在意不是自己,而是家族的延续。
  王凌的老眼终于坚决起来,“不错,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明日召集诸军,先取许昌,扶立楚王,共唱大义!”
  王飞枭一愣,他说的是轻锋直取洛阳,事不谐,则转攻许昌。
  至于左青,当夜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仿佛世间从来就没有这个人。
  ……
  杨峥最终安然回到西平。
  此次北行收获颇大,与陈泰增进了互信。
  也知道夏侯霸日子过的不错。
  未来几年内,只要夏侯玄在洛阳没事,自己在西平也就安然无恙了。
  这世道,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恐怕司马家也是如履薄冰。
  虽然淮南一叛是失败的结局,但并不代表没有利用的价值,至少可以多给司马家添添乱。
  蜀国、长安、淮南的棋子已经下了。
  杨峥记得这次兵变失败,原因之一是令狐愚突然病逝,王凌失去了一大臂助,孤立无援。
  令狐愚的部下通风报信,让司马懿有了准备。
  而如今,杨峥要给他们煽风点火,让王凌、令狐愚提前起兵。
  王金虎想利用杨峥,杨峥何尝不想利用他?
  有王金虎在雍凉压阵,不怕王凌不动手。
  棋子虽然下了,但最终的走向,谁也不知道。
  鲁芝的话,杨峥深表认同,无论是司马懿还是王凌,本质上并无差别。
  曹魏的核心已经千疮百孔。
  没有司马家,还有王家、贾家、钟家……
  士族更忠于利益。
  魏失其鹿,士族们共逐之。
  第二百零二章 挣扎
  麹山位于洮水东南,左祁山、右牛头山,俯视洮水。
  而麹山的位置非常敏感,西面是陇西,北面是南安,东面是天水,南面与阴平郡相接。
  姜维在此山建东西二城,进可攻退可守。
  然而准备妥帖之后,魏蜀都陷入诡异的平静当中。
  仿佛郭淮邓艾不知道在家门口有两根钉子。
  而姜维也不着急进攻。
  雍州就这么陷入平静之中。
  郭淮、邓艾、陈泰的目光都聚集在金城。
  “雍凉之隐患一在羌胡、二在西平、三在金城,然杨峥未有根基,不过一武夫,士族不附,且其能震慑羌胡,朝廷尚需倚重之。”司马昭第三次面见郭淮。
  不过这次两人的地位似乎反过来了。
  郭淮洗耳恭听,司马昭侃侃而谈。
  “所以杨峥不可猝除,此为疥癣之疾,然王金虎出身太原王氏,其父镇守扬州,四朝老臣,功勋宿将,若王氏有异心,则是心腹之患,父亲常以将军为挚友,将军不可辜负朝廷厚望,也不可令……父亲失望。”
  司马昭并非是纨绔子弟。
  太和年间明帝兴起浮华案,革除士族官勋二代。
  司马师与夏侯玄惧被排斥。
  司马昭未受牵连,早年随司马懿抗击蜀汉,多有功勋。
  累官至洛阳典农中郎将,除苛捐杂税,不误农时,百姓大悦,转为散骑常侍。
  后随曹爽伐蜀,与郭淮一样全身而退。
  此时此刻,司马昭说出的话等同于司马懿。
  郭淮不得不聚精会神的听下去,因为这关系到他举族的性命。
  “请转告司马公,淮知道怎么做。”
  司马昭满脸欣慰,“家父果然没看错人,郭将军乃俊杰也。”
  识时务者方为俊杰。
  当日,郭淮两万雍凉精锐直奔金城而去。
  并以雍凉都督之名,调王金虎同攻麹山。
  金城属凉州治下。
  陈泰亦引军一万至令居,令杨峥出破羌,据允吾。
  雍凉的诡异对峙即将被打破。
  麹山内,姜维迎来了北面的使者。
  依然是令狐盛,依然在做着垂死挣扎。
  “王太守愿投大汉,与将军共取雍凉。”
  姜维等待多时,为的就是今日,“王太守之叔祖曾力挽狂澜,匡扶汉室,今王太守入汉,岂非天意?”
  王金虎的叔祖,正是当年联合吕布诛杀董卓的王允。
  令狐盛连日奔波,终于在此地找到一丝生机,然,这种脆弱的关系又能持续多久?
  王金虎的本意是吸引蜀军北上,以解他三面受困之局。
  但姜维又岂是易于之辈?
  “不知你家太守将取何地?”
  “陇右诸郡,北有陈泰、东有郭淮,皆当世名将,当与将军先取陇西,次取西、西平,以为根基,然后徐伐凉州,谋夺关右。”令狐盛早已做好的筹划,只是在说到西平时,语音忍不住颤抖了一下。
  “军先取陇西,次取西平。”姜维嘴中念叨着,眼神却望向夏侯霸,“公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