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历史 > 争魏 > 第165章
  杨峥也只当没听到他的后半截,“将军英明。”
  夏侯霸看了杨峥几个呼吸的时间,眼神终究还是温和下来,“虽然隔岸观火,但不可不整训兵备,明日起,各军严加训练,以备不测。”
  第一百二十四章 杨氏
  正事谈完了,该谈谈私事了。
  “不知这狄道长李简什么来头?”杨峥问道。
  夏侯霸冷笑一声,“此人伐蜀之战前投大将军,伐蜀之战后投郭淮,在郭淮帐下听用,郭淮进狄道,升为狄道长,派来西都监军,此人不必太在意,但也不可轻忽。”
  “郭淮派此人来西都,岂不是尽知我军虚实?”
  “我早已下令封锁西都,出入此城必须我手令,李简的人出不去,城外也广撒斥候,凡是向东之人,严加审问。”
  这么说杨峥就放心了,看来夏侯霸也在不断被坑中成长了。
  “今次兴云击灭冶无戴,雍凉韦氏、段氏、李氏、张氏已暗中向我们靠拢。”夏侯霸看了一眼杨峥。
  东汉移都洛阳,关中士族大不如前,关东士族全面崛起。
  汉末至三国时代,雍凉战乱不断,更加削弱了雍凉士族的权力,更准确的说,雍凉士族已经退化成雍凉大姓,而颍川士族全面崛起,如司马氏一般进化成门阀。
  雍凉大姓当然不甘就此沉沦下去。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世家大姓也不例外。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而现在曹爽集团看起来风头正劲。
  韦氏、段氏、李氏、在这时代还不太出名。
  只有一个安定张氏勉强算是有些势力。
  西晋八王之乱,张轨趁机割据凉州,收容流民,抵抗匈奴羯族,建立前凉,为西北汉民延续了一脉香火。
  “恭喜将军。”杨峥拱手道。
  夏侯霸作夏侯氏的一员,自然也水涨船高。
  “昨日韦氏、李氏、张氏在打听兴云是否婚配,不知兴云意下如何?”
  婚配?
  杨峥忍不住心中腹诽,以前当个百人将的时候,这些大姓跟自己说话都是不屑一顾,现在都巴结上来了。
  自古雪中送炭者少,锦上添花者多。
  “属下已有两名侍妾。”
  春娘是舞姬出身,姜阿怜是羌女,没有明媒正娶,也只能算侍妾了。
  而且杨峥一直忙于军务,也没给别人正式名分,现在想来有些惭愧。
  夏侯霸哈哈一笑:“我在兴云这个年纪,家中侍妾三十多人,子女都有三四个了,人不风流枉少年。”
  杨峥暗中翻了个白眼,人不风流只因穷困,自己能跟你比吗?
  又腹诽怪不得夏侯霸武力也就如此,智谋更是稍稍欠缺,原来年轻时候损耗过多……
  干笑两声,装出一脸正色,“昔者霍骠骑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今陇右不宁,大魏多事之秋,属下不敢有成家之念。”
  “哈哈……”夏侯霸笑得颇有深意,“此间只有你我二人,兴云之志,我素知之,这些人家怎配得上如今的你?”
  杨峥又干笑了两声,领导不是这么好糊弄的。
  倒也不是看不上这些大姓。
  而是上了人家床,就要受人家的绑。
  各种牵绊各种破事也会随之而来。
  政治联姻,不过是一桩生意。
  杨峥也不知道会走到哪一步,与别人深度绑定,总不是一件太好的事。
  再说就算要联姻,也需要了解对方的底细。
  如今杨峥身有大功,平定十万西海胡之乱,这一次朝廷肯定不会视而不见。
  太守之位也是可以期待的。
  冶无戴白虎文的叛乱,如同一块试金石,西平太守郭建跑了,金城太守张就老迈,陇西太守差不多是夏侯霸兼任。
  而郭淮升李简为狄道长,也就是分夏侯霸权力之意。
  明面上是抵御胡人,暗地里也是争夺各自的领地。
  陇右五郡,天水、南安、安定、广魏差不多都是司马氏一脉之人。
  陇西被抵在最前,形势最为复杂,又要防备蜀人,又要防着背后,还要提防羌人,杨峥觉得并不是一个好去处。
  还不如西平郡富饶的湟水河谷。
  向北可连接忠于曹魏的武威太守范粲,东面金城太守张就只要还活着,也能分摊一些压力。
  正与夏侯霸东拉西扯的时候,外间有人急报,弘农杨氏来人了。
  杨峥一愣。
  弘农杨氏算是继曹氏、司马氏之后最大的门阀。
  汉末以四世三公形容汝南袁氏,但弘农杨氏同样也是四世三公。
  其底蕴比袁氏还要厚重。
  楚汉争霸,杨氏先祖杨喜分项羽尸有功而被封侯。
  东汉时又出了一代大儒杨震,有关西孔子之称,在士人心目中地位尊崇,影响深远。
  汉末杨彪与蔡邕、卢植、韩说齐名,忠于汉室。
  建安元年,魏武迁都许昌,将其下狱,时荀彧、孔融等一干名士倾力相救,杀伐果断的魏武最终还是没有动手。
  其子杨修夺嫡失败,也仅是一人身死。
  文帝后来还擢升杨彪为太尉,被拒绝后,改以光禄大夫的荣官。
  但也正因为杨彪、杨修之故,弘农杨氏远离权力中心,逐渐衰落,直到成为西晋的外戚,短暂回光返照,旋即被贾氏夷灭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