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除了为了自己之外,不就是为了孩子吗。
  只要孩子能过得好,他们吃点苦又如何。
  “与民争利,好一个民啊!有违太祖之意,混蛋,我爹想什么我还不知道吗,用得着你们告诉我。”
  尚书房内,老爷子气愤的将一大堆奏章推到了地上。
  自打昨天大朝会结束之后,尚书房的奏章成堆的增加。
  这些奏章不是来汇报事情的,而是反对朝廷提出官绅一体纳粮,以及强行兵役制度。
  这其中反对官绅一体纳粮的占绝大数,剩余的一小部分,才是强行兵役的问题。
  朱瞻圭走上前,随手拿起一个翻开来看了看。
  虽然文章写得花团锦簇,但整体的意思就一个。
  官绅一体纳粮,乃是有违太祖之意,更是与民争利,有动摇国本之可能。
  “都看看吧,好好看看,这就是大明的官,这就是圣人弟子。”
  老爷子愤怒的踢了一脚成堆的奏章,指着门外破口大骂。
  以往百官们畏惧老爷子,有什么事情都会分成两波,或者赞同或者反对,然后两方人在那里和稀泥。
  可这一次所有人统一意见,不管是勋贵还是官员,亦或者是那些藩王,全部站在了老爷子对立面反对这两个制度。
  如此结果,让原本以为说出就会被下面无条件执行的老爷子,感觉到自己的脸被人狠狠的抽打,感觉到他的威严,受到了严重的挑衅。
  匹夫一怒,血溅五步,天子一怒,伏尸遍野。
  老爷子这次真怒了。
  他本想着趁着自己退位之前,解决一下儿孙的烦恼,可没想到儿孙的烦恼没解决,一下子成为了他的烦恼。
  “爷爷,其实这种结果是很正常的,毕竟他们享受了那么多年的好待遇,突然一下子拿走了,他们肯定不干,这可是往他们口袋里掏钱呀,谁会甘心把自己的钱往外送。”
  随手丢掉手中的奏章,朱瞻圭挥手让跪在地上的太监们出去,走上前给老爷子倒了杯茶,安慰了起来。
  接过大孙子倒的茶,老爷子一就气呼呼道:“我本想着在退位之前,帮你和你爹解决这两个麻烦事,想着以我的威望,这些人就算心中不满也会接受,可没想到,我头天刚说完,第2天集体反对,甚至连那些武将们…”
  老爷子越说越气,左右看了看想拿个东西砸,可周围放的都是宝贝,他也不舍得,最后将手中的茶碗甩出了门。
  “陛下,皇宫门外无数士绅聚集在皇宫口静坐,要求皇上您收回成命,放弃强行兵役和官绅一体纳粮政策”
  在门口躲过茶碗的小鼻涕,小心翼翼的走了进来,汇报了一下外面的情况。
  好家伙,小鼻涕汇报的事一下子成了火上浇油,本来就非常暴怒的老爷子,直接赤红着眼,大声的怒吼。
  “该死,他们想干什么?想造反吗,好想造反是吧,那朕成全他们,去告诉纪刚,谁敢在宫外静坐,就把谁抓起来了,给朕严刑拷打,问出主谋是谁。”
  但还没等小鼻涕出去传命令,又有一个太监走了进来。
  “启禀陛下,士绅之后聚集了无数百姓,他们也大喊着要求朝廷取消官绅一体纳粮。”
  愤怒的老爷子愣住了,他瞪着眼睛,不敢相信的掏了掏耳朵,问那个太监。
  “你刚才说什么?”
  小太监低着头快速的回答。
  “皇城外来了很多百姓,他们也高喊着,让皇上你收回官绅一体纳粮的命令。”
  朱瞻圭可以清楚的看到,老爷子眼中满是茫然。
  官绅一体纳粮的政策,对百姓的好处也是非常大的。
  比如说收上来的钱,不但能解决国库空虚问题,朝廷还可以用这些多出来的钱,修建民间的道路,让百姓出行和出货都非常方便。
  这种利国利民的政策,按道理说老百姓哪怕就算不拍手叫好,也应该是莫不关己高高挂起啊,怎么可能会站出来反对?
  刚开始朱瞻圭也没想明白,可随即他脑子一动,想到了什么,询问那太监。
  “人群中可有书生!”
  小太监回忆了一下,连忙点头。
  “有一些穷酸书生在其中,不过数量并不多。”
  朱瞻圭这下恍然了。
  读书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考科举弄个功名好当官,然后享受高高在上的权利和美丽的人生吗。
  这些有功名的人,哪怕就算没有机会中举考当上官,但他们一些普通的功名,按照老朱政策,在税收方面也是有一定减免的。
  在明朝中后期,甚至有的有功名的书生,还靠这个做起了生意,帮那些船队商队压船压车,从其中牟利。
  可如今官绅一体纳粮的政策一出,这些有功名的人的福利,一下子全没了,他们肯定不会干。
  朱瞻圭心中猜测,这些站出来支持士绅的百姓,多半是加家中有人在读书,或者要考科举的人。
  毕竟只有这些人是直接或者是间接受益者,官绅一体纳粮的政策,才是对他们影响最大的。
  朱瞻圭沉吟了一下,对着还在发怒的老爷子道:“爷爷,这件事朝廷直接出面拿人并不合适,以孙儿之建,我们应该找另外一拨人,将这些官绅对朝廷的矛盾,转移到民间,成为民间的矛盾,而我们可以直接摘出来,作为公证人为两方主持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