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读书人拍案而起,誓与国同生,投笔从戎,奔赴国难。
  三国曹植有《白马篇》云:“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王霖的《关于抗金救国告全体大宋同胞书》已经传遍大江南北,其中“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激荡人心,引起了天下读书人的强烈共鸣。
  当然,更重要的是还王霖率军数战数捷,斩敌数万,极大鼓舞了宋人的战斗意志。
  午后,当打着齐王大旗的两艘大船缓缓抵达京师水德门外的码头,同时靠岸的还有其他几艘满载各地士子的船只。
  而京师中消息也早传开,王霖家眷今日抵京,所以码头就拥挤来了不少人来欢迎,多是读书人。
  韩嫣率王府诸内眷准备下船,而王霖已经亲率两千虎神卫赶来迎接护卫,但却有黑压压一大群士子围拢上来,高呼着求见齐王的口号,将码头围了个水泄不通。
  韩嫣诸女只得暂时返回船舱之中,静静等候。
  潘金莲挺着大肚子,她的产期也快临近了。
  韩嫣走到她身侧轻柔道:“金莲姐姐,你莫要焦躁,耐心等候,一会便可下船。”
  潘金莲有些晕船。
  潘金莲面色微微苍白,轻笑摇头:“我没事的。”
  花蕊虽也挺着肚子,但她有武功在身,身子之强自非潘金莲能比。
  赵福金趴着舱口的窗户,皱眉道:“我们来东京,并未大张旗鼓,连青莱都没有多少人知晓,怎么反倒是东京闹得动静这么大?”
  李师师和张贞娘却都静静望着舱外,神色微微感慨。
  她们都是东京人,离开东京数年,没想到还有重归故里的一日。
  而再归来,她们已是王府的贵人了。
  两女相视一笑。
  至于站在她们身侧的韦莹、朱涟、郭媛等女,心情就更加复杂,难以一一尽表。
  扈三娘和梁红玉披甲跳上了舢板,突然听到身后也传来声响,扭头见居然是一身劲装更显火爆身材的完颜什离,也跳了出来,她居然一手握刀,一手抱着她刚产下的儿子破虏。
  扈三娘顿吓一跳:“我的姑奶奶,破虏才多大一点,别让受了风!快回船舱去!”
  完颜什离爽朗一笑,不以为意道:“在船舱里闷,我出来透透气!”
  梁红玉苦笑,忙劝着完颜什离又转回船舱去。
  李清照和朱淑真静静站在船舱中,往外望去,见外头人头攒动,满满全是穿着儒衫的读书士子,人声鼎沸。
  朱淑真柳眉紧蹙道:“这些读书人聚集在码头上,要寻相公的麻烦吗?不该啊?”
  李清照也有些迟疑。
  她倒是知道王霖因为杀文臣、言官而导致与文臣士族的关系不是很“融洽”,但王霖的诗词名动天下,如今又有抗击金人的盖世功业,当不至于被读书人围攻吧?
  此时,船舱之外突然爆发起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以及一浪高过一浪的“燕王万胜”。
  韩嫣诸女这才松了一口气,却又心中有些奇怪,燕王?
  她们此时还不知王霖已被改封燕王。
  远处,太子赵构、赵玉盘和驸马曾夤站在那,眼看王霖家眷的船只停靠在码头上,而王霖本人被至少千余读书人团团包围在码头中,面色都有些古怪和复杂。
  读书人都如此狂热,足见当前王霖在大宋的声望。
  这样的人,对大宋社稷是好事,但对大宋皇族可不见得是好事。
  第373章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秋风红日。
  码头上船帆林立,人声鼎沸。
  王霖终于搞清楚了。
  这些读书人自发前来,是欢迎他的家眷抵京,同时也是为了见他一面。
  这与他高举抗金大旗有关。
  与他连战连捷,已成大宋民族英雄有关。
  更与他前番荐拔江南士子入朝为官,所谓不拘一格降人才有关。
  换言之,这些士子是来请愿,为国效力的。
  当然不排除其中有很多试图浑水摸鱼的。
  但多数应该是一腔报国热情。
  很多人或许志大才疏,但热情和热血需要肯定。
  王霖环视眼前一张张陌生的年轻面孔,百感交集。
  果然,到了民族危亡之刻,最容易挺身而出的还是年轻学子,读书人。
  很显然,王霖此刻需要做一场关乎抗金的临场演说。
  此外,似乎还有必要给这些读书人一个抗金情绪的宣泄出口。
  同时也是他扭转在天下士族中名声的一个绝佳时机。
  王霖深吸一口气,他纵身跳上了码头的瞭望台。
  他长身而立,目若朗星,气势如剑。秋风徐来,他衣袂飘飘,不怒自威。
  “诸位士子,请听我一言。”
  王霖的声音震荡全场,原本情绪狂热的各地士子旋即平静下来,所有炽热的目光都投射在他的身上。
  王霖梳理着自己的逻辑,慢慢酝酿着,这种演讲,不在于文才语言多么华丽,但必须要激发起现场所有人的情绪。
  “去载,金人灭辽。今载,金人铁骑横扫河北,席卷河南,直捣京师腹地。”
  “河北守军溃败,各州府县守臣望风而降,无数黎民百姓惨遭屠戮凌辱,可谓沙场残阳红似血,白骨千里露荒野。或母子被屠,或夫妻同死,或全家化为白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