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军看得倒抽冷气,赵桓震撼非常,霍然起身目光狂热望着王霖。
  王霖吐出一口气,感觉受箭伤的部位已经基本无大碍,如此负重振臂,竟没有太大的牵动伤口的痛感。
  系统爸爸给的自愈能力真的好神奇。
  “王霖,你果然天生神力,难怪人称武曲星临凡,楚霸王再世,好!”赵桓鼓掌赞道:“不过,你的伤口不打紧吧?”
  “多谢殿下关心,不打紧。”
  赵桓此刻显得极为兴奋,拍拍手道:“难怪父皇对汝甚是器重,汝文武双全,将来必是我大宋的护国栋梁之臣!”
  “来人,将本宫收藏的那杆长枪取来!”
  不多时,两名禁军就扛着一杆长一丈三尺七寸、枪身反射着森森银光且雕琢着暗花盘龙的长枪走进殿中。
  赵桓笑道:“王霖,此枪名唤龙胆亮银枪,传说曾为三国时蜀国大将赵云赵子龙所用,此枪甚为沉重,常人也难使用,本宫于去年偶得,一直深藏宫内,也派不上用场,今见你如此神勇,便将此枪赠予你,希望你日后能卫我大宋,为国上阵英勇杀敌!”
  王霖走去握住龙胆亮银枪,一股极亲切的感觉油然而生。
  这枪未必是什么三国赵云所用之枪,但一定是千锤百炼纯钢铸成的上乘武器,枪身通体精钢打造,枪尖锋锐异常,代表着这个冷兵器时代的巅峰工艺水平。
  他一时欣喜,得心应手抖动长枪使了个枪花,略比划一下,这才放下枪,冲赵桓拜道:“拜谢殿下赠枪!”
  赵桓哈哈大笑。
  赵桓随后又赐了些财物,说了不少好话,王霖知赵桓有拉拢之意,他深谙人情之道,自略有回应。
  因赵佶还在宫里等待,赵桓也不敢过多挽留王霖,就派禁军和两个黄门送王霖进宫。
  路上,王霖脸上的笑容渐渐敛去。
  能动用这么多的江湖高手来刺杀自己,显然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那么,到底是高俅还是潘明?
  王霖在心中反复衡量,也没一个结果,索性暂且不去想了。
  ……
  延福宫。
  御书房。
  大宋官家终于见到了王霖,见王霖似乎毫发无伤,赵佶松了口气道:“王霖,今日刺客之事,朕已命有司从严彻查,一定会查个水落石出,将刺客绳之以法。”
  王霖默道:“多谢官家。”
  他心里明白,指望赵佶安排人去抓刺客纯属痴人说梦。基本的经验告诉他,这群黑衣人既然如此肆无忌惮,说明必有恃无恐,这个时候怕是早就遁出东京城了,还抓个屁。
  赵佶说话间将从李师师那边得来的王霖的那幅现代美人图展开,认真道:“王霖,这幅画可是你所作?”
  王霖长出了口气,点点头,他早猜出赵佶急吼吼找自己进宫是为什么。
  赵佶目光闪烁,猛然一拍御书案:“来,你来给朕写一幅字,随便写!”
  王霖也不矫情,他抬头扫一眼赵佶御书房中悬挂着的一幅《秾芳依翠萼诗帖》,稍一凝神,发动“丹青”提笔就写。
  赵佶站在他身后静静旁观,越看越是心惊,待王霖写完最后一个字搁下笔,他的全部心神都已经沉浸其中。
  赵佶反复衡量对比,感觉无一字不像,这幅字与他亲书的那幅帖如出一辙。
  他面色渐渐狂喜起来,兴奋道:“王霖,汝习练朕的瘦金体多久了?”
  王霖笑笑:“回官家,我前些年无意中看到官家的一幅字,惊为天人,便日日模仿习练……但我总觉得,像是有点像了,只是还缺了几分官家独有的那种气势和神韵。”
  赵佶崇尚书画,经常以书会友,也常赐书画给大臣,所以他的书画作品流传天下甚多,当然模仿者就更多了。
  他这般解释,自无漏洞。
  况且千穿万穿,唯独马屁不穿,王霖这种极高明的吹捧听进耳中,赵佶心里跟灌了蜜一般的欢喜,哪里还去辨别什么真假。
  赵佶大笑:“王霖,朕当年甚是喜欢黄庭坚的书法,他以大撇大捺、长笔四展见功夫,写出的横画倾斜不平,竖画虬曲不正,每字的各部分常以相乖或相应的歪斜之形作配合,一反前人横平竖直的平淡、呆板结构,显得风神潇洒,瑰玮跌宕。”
  “黄书如抱道足之士,坐高车驷马之上,横钳高下,无不如意。”
  “朕就模仿。可过了一两年,朕突然觉得黄书固然雄伟,却缺了一股气度。于是,朕就索性独树一帜,自创了这瘦金体,讲究形神并举,形与意合。你的字已经深得瘦金体真谛,但正如你所言,像是像了,但缺一种气势和神韵。”
  说完,赵佶另取过一张纸,在纸上写了五个字:天下第一人。
  第59章 官家赐马名乌骓
  赵佶的这五个字,没有使用瘦金体,反而用了另外一种很随意但又很有个性的狂草。
  五个字单独看其一都歪歪扭扭,但唯独结合在一起,整体看就气象万千。
  果然伟大的书画家。
  信手拈来都是精品。
  王霖看得叹服。
  赵佶固有千般不是、万般昏庸,就是在这书画艺术造诣方面,不要说在大宋,就是放眼后世,都是金字塔的顶端。
  “王霖,看到没有,书法之道,不拘一格,只有形与意合,才见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