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贞娘和锦儿也混在人群中进了校场,她本不愿意来凑这个热闹,可经不住锦儿一个劲的撺掇,心下也好奇,就来了。
  其实在另外一侧的入口处,李师师乘坐一抬软轿也进了场,不过与张贞娘的待遇截然不同,她在看台的正面有个专门的位置,那是樊楼使了钱从枢密院小吏手中买的。
  说白了,李师师所在这片区域就是收费的vip席位,京里的各路达官显贵愿意凑热闹的都来了。
  朝廷的特别恩科都能成为某些人敛财的途径,这大怂还能有什么指望呢?
  张贞娘蒙着面纱,锦儿站在那游目四顾,可任凭她看花了眼,也没看到来参加科试的王霖的踪迹。
  毕竟要从数百举子中寻觅王霖,不亚于大海捞针。
  今日解试分为策论和武比两场。
  策论与文科取士大抵类似,不过略简单。
  武比则分为弓步射、骑射、步战与骑对战四个环节。
  所有举子分成四组,轮番比试,以积分计排名,前一百名入选第二轮殿试。
  殿试再取前五十名赐武进士出身,授官。
  十分之一的入选概率,按说还是蛮高的。
  至少比后世那一比几十甚至几百的公务员选拔,要容易多了。
  本次解试的主考官是枢密院副使孟桐,童贯的铁杆。
  考官组成人员中还有兵部左侍郎白世忠,蔡京的心腹。
  再加上高俅,这三人组成考官组。
  高俅虽然非主考,却在三名考官中居于正中,这与他的地位和权势有关。
  所有武举趺坐在地,每人面前一张案几,摆满笔墨纸砚。
  今日策论考题并不复杂,也在王霖的意料之中,果然是主旨联金灭辽。
  孟桐起身躬身向高俅施礼道:“高太尉,时辰已到,可否开考?”
  高俅挥挥手,慢条斯理道:“孟大人乃主考官,自行裁夺便是!”
  孟桐点头,刚要吩咐侍立在侧的禁军军卒擂鼓,却见校场外尘土飞扬,马蹄声奔涌如雷,不多时,一人独骑飞驰而至。
  马上一名红袍中年男子翻身下马,向孟桐三人抱拳道:“下官给事中张叔夜,奉官家旨意,特来监考!”
  孟桐皱了皱眉。
  皇帝竟然派来一个监考的,有点不合规矩,到底几个意思?
  孟桐下意识望向高俅。
  高俅闭目养神,装作什么都没看到。
  但高俅心中却起了一丝波澜,心说看来官家还是不放心某家啊,怕某家在那王霖的武科考试上做手脚,所以才临时派张叔夜来监督。
  不过,本次武科举子众多,有来头者不计其数,就凭他一个山东无名小卒想要脱颖而出,难如登天,何需某做手脚!
  高俅心里冷笑起来,却是不动声色。
  孟桐稍稍迟疑一番,便拱手笑道:“张大人客气,既然官家派张大人来,那就请坐,本官这就宣布科试开考啦!”
  张叔夜略一拱手,也不说话,直接就坐在了白世忠边上。
  第49章 杀进武比前三甲
  咚咚咚!
  九通鼓响,苍劲有力的军鼓声久久回荡在东校场上空。
  不说举子,就是所有观众都屏气凝神尽量保持着安静,因为大宋王朝原本三年一度、今年因为特殊情况特别开设的武举恩科正式宣告拉开序幕。
  王霖左近处就是马扩。
  马扩正奋笔疾书。
  王霖心道,联金灭辽之策是归宋官员马植首倡,马扩的父亲马政也持此种观点颇深,自然在这方面马扩是颇有心得了。
  这马植原是辽国官员,官至光禄卿,不过他是出生在幽燕之地的汉人,后来归宋。
  导致北宋灭亡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宋徽宗赵佶愚蠢采纳了“联金灭辽”的总体战略,导致本来充当制衡牵制作用的辽国灭亡后,女真人很快挑起战端,南下灭亡宋朝。
  王霖心里很清楚,联金灭辽此刻在北宋朝廷中甚嚣尘上,尤其为赵佶、蔡京童贯这些人所主导,若是在策论考试上与之唱反调,他肯定过不了初试这一关。
  更重要的是,即便他“慷慨激昂”或“大义凛然”写一篇文采横溢的反对联金的檄文出来,也丝毫改变不了朝廷即将遣使入金密谋灭辽的既定事实。
  王霖没有这般迂腐。
  他今日是应试,而非表明所谓的政治主张。
  因此王霖就想起了在一本野史上读过的关于马植的一篇文章。
  策曰:“女真恨辽人切骨,若迁使自登莱涉海,结好女真,与约攻辽,兴国可图也。”
  确定以此为论点,王霖便发动吴用的“谈兵”技能开始行文,为确保万无一失,他又默念从赵佶那里复制来的“丹青”,大脑中一片空冥,进入了某种难以描述的玄妙状态。
  这篇千把字的命题作文信手拈来,一气呵成。
  状态解除,王霖低头望着自己书写的考卷面色复杂。
  灵动快捷,笔锋瘦劲;风姿绰约,下笔有神!
  果然瘦金体!
  这哪是考卷,分明就是书法艺术品!
  王霖以手扶额,暗道一声惭愧。
  人家赵佶苦练多年钻研创立的瘦金体,自己完全属于不劳而获。在系统爸爸辅助下,甚至还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迹象,要让宋徽宗知道绝对能气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