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历史 > 大明望族 > 第441章
  这魁伟少年看着高高大大,性子却天真烂漫,即得了沈瑞帮助,就觉得沈瑞千好百好。
  即便沈瑞神色淡淡的,少言寡语,这魁伟少年也自来熟地围在沈瑞身边,满脸亲近,自报家门:“沈大哥,你还没问我叫什么呢?我叫高文虎,崇北坊的,哪日里请沈大哥到我们哪儿去喝羊汤……我们那街口有个羊汤魏,汤可好喝了,就着芝麻烧饼,我一次能喝三碗……”、
  沈瑞自打到大明朝,往来的同龄人不是族兄弟,就是姻亲与同窗,都是出身良好的公子少爷。
  像高文虎这样的市井少年,沈瑞还是头一回接触。
  这样质朴天真的性子,倒是并不招人厌。
  沈瑞便道:“还没往那边过去,改日倒是想去你提的这家羊汤店尝尝……
  高文虎眼睛一亮,道:“沈大哥家住哪里?等县试完了我去接沈大哥耍?
  沈瑞道:“我家住城北,离南城倒是有段距离……不用你来接我,改日约好了我直接去南城寻你就是……”
  高文虎欢喜不禁,立时道:“好,好,沈大哥一定要记得去寻我,我家就在河沿胡同进去第二家……”
  厢房里其他的人,原本也三三两两的在说话,可因这高文虎是个大嗓门,等沈瑞进来高文虎一开口,大家就只有听着他们两个说话的份。
  眼见这两人,一个魁梧憨实,一个清俊儒雅,两个看起来丝毫不相搭的人,本是考场相逢,却谈兄论弟起来,众少年看着不免心思各异。
  不知沈瑞底细的,就觉得他气度好,待人温和。
  知道沈瑞底细的不免心中酸涩,只觉得沈瑞如此对一个屠家子太过作态。
  不过十几岁,毛都没长全,做什么“礼贤下士”态?又觉得那屠家子不愧出身市井,眼睛倒是毒辣,一眼就盯着出身最高的考生巴结。
  高官显宦家的子弟,即便走科举仕途,一般也不耐烦应童子试,多是取了监生资格直接应乡试;像沈瑞这样身为尚书之子,差不多就是本次县试出身最好的人了。
  他们不敢去得罪沈瑞,也不敢直接面对高大魁梧的高文虎,便只能在旁边冷嘲热讽道:“真是开眼了,到考场来巴结人也不掂量掂量自己个儿分量,不过是几句客气话,倒是当真了……”
  沈瑞听了,不由蹙眉。
  这高文虎却压根不晓得这话是说给他听的,还掐着手指头与沈瑞算日子订约。
  又有一个考生出场,头牌人满,依旧是敲锣打鼓放“出头牌”。
  临别前,高文虎拉着沈瑞道:“沈大哥,可是说好了的,就二月最后一日,我在家里等沈大哥……”
  沈瑞应了,高文虎才满脸舍不得放手……
  次日是二月二十,已经是衙门里的人上门吹吹打打贺喜。
  听闻沈瑞的名字前进了一名,“首场”前十还有个被降落的,三老爷颇为意外:“看来现任县尊倒是个认真仔细的性子,听说一般的州县除了‘首场,试卷,其他场的卷子多是走了个过场,有的压根就不看这每场有升有降的,看来是一场一场的阅卷……”
  随说这大兴县令行事出人意表,可三老爷并不担心沈瑞。
  参加县试的儒生水平参差不齐,沈瑞的时文一放出来,别说是第二,真要论起来“案首”也当得。不过是因不糊名的缘故,多半会与沈珞当年似的,为寒门子弟让位。
  二月二十一,第四场考试,第三次红榜。
  沈瑞由第二成为第一,第二是前两次榜单上的第一常伦,第三正是吴姓少年,第四是南城书院山长弟子王姓少年。
  二月二十三日,第五场亦是最后一场考试,第四次红榜,榜上人名与名字与上次一样,不再有变化……
  第二百五十一章 褎然举首(三)
  二月二十五日,县试放榜。
  沈瑞并没有亲自过去看榜,倒是长寿按捺不住,随着二管家早早去县衙外头守着看榜。
  晨时刚过,县衙门就汇聚了不少人,都是考生家属,大家都等着榜单出来
  二管家带了长寿在县衙不远处茶馆坐了,叫了一壶茶水,等着县衙出榜单
  虽说时间尚早,可茶馆里已经有了几桌客人。多是青衣青帽,看着像仆从装扮,应该也是等着县衙放榜。
  临着二管家与长寿这桌的,是两个儒生,一个花甲之年,一个年过不惑,衣着有些寒酸,却是满嘴之乎者也。
  长寿正临窗望向外头,就听到“沈瑞”两字,原来这两人提及县试这几场的“红榜”。
  二管家也听到自己公子之名,也提了耳朵,仔细听这两儒说话。
  老儒道:“往年⊥榜,不变,今年县尊上任首次主持京县县考,许不知规矩也……”
  中年儒生冷哼道:“京县县令乃六品,京府重地,能接任县令者,无不是外县父母官中政绩卓异之辈,难道不曾主持过县试?不外乎存投机之心、攀权贵之门。可怜寒门士子,十年寒窗苦读比不得有个好家世,可悲可叹……”
  老儒道:“县考不‘封弥’,谁人敢动手脚?贤弟此言谬也。”
  中年儒生越说越恼:“此獠愚笨,为攀权贵,连廉耻都丢之。且看他有何下场?京城首善之地,岂容他枉法徇私?”
  老儒道:“勿恼,勿恼,且看榜单,且看榜单”
  中年儒生道:“若非要抬为‘案首,作甚变更红榜,将京堂之子挪到首位?从第三挪到第一,日日见肯,不过掩耳盗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