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地变幻,仿佛融化的赤金,环绕着识海盘坐的九窍石人。
  ……
  ……
  真武山,不仅仅是武林圣地,还是香火鼎盛的道门名胜。
  过了传言吕祖用剑刻字而成的‘天下法门’牌坊,沿着宽阔平整的大道登山。
  途中分别有解剑池、洗象石、悬仙棺,这些叫得出名号、且很有神仙气象的不俗景致。
  让人情不自禁,驻足流连。
  等走到为真武山主体的太和峰顶,便能看到供应外门弟子衣食住行的连绵道宫。
  上千人身着道袍,盘坐于白玉广场,齐齐吐纳,采食紫气的壮观景象。
  足以让无数香客为之震撼,感受到这份真实不虚的“仙家气派”。
  只不过,这并非就是道门圣地的全貌。
  众所周知,真武山极大,甚至被人称为十八大峰朝拜紫霄。
  意思是除去位列中央,独秀于云海的太和峰。
  还有其他十七座拔地而起的高峰耸立,犹如群星拱卫日月,围绕着紫霄宫。
  余下还有近百座小峰,浮浮沉沉于滔滔云海。
  放眼望去,难以看尽!
  而且真武山上,道宫、道观也多。
  上下足足八百余座,因此盛传“五里一宫十里一观”的说法。
  曾有某位心诚的香客,立下誓愿,凡是见到道宫、道观,就进去敬一炷香。
  结果耗费两年,方才全部走遍。
  只不过,虽然真武山香火连绵不绝,游人贵客如织。
  但终究是六大真统之一,不可能毫无遮掩,把一切都对外开放。
  除去外门弟子起居的太和峰,内门弟子养气的回龙峰,接纳香客游人。
  像三大法脉的真传分别占据的净乐峰、莲花峰,
  以及各位首座常年所在的玉虚峰、丹阳峰。
  这些设下禁制、戒备森严的地方,闲杂人等难以踏入。
  倘若有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于擅闯,下场多半是以凄惨收场。
  小莲花峰的独阳岩,相传是道祖门下大弟子飞升得道之处。
  其山势飞翥,状如垂天之翼,以秀美而著名。
  按理来说,这等好地方,应该会引来那些法脉真传的争相哄抢。
  毕竟,真武山的规矩不多也不大。
  只要拔擢为三大法脉,任意一道的门内真传。
  就可以从莲花峰、净乐峰,随意择选结庐清修之地。
  像是什么“隐仙岩”、“玄岳”、“琼台”,这些大有来头的名胜景致。
  往往都很抢手!
  甚至不少法脉真传。
  为求一个满意的结庐之地。
  不惜与同门频频赌斗。
  因此没少引发风波。
  多次惹来执掌戒律的受箓道人出面调停。
  可这一方独阳岩,确是真个清幽。
  好似空置许久,无人来此。
  “这回相见不无缘,满院风光小洞天。一剑当空又飞去,洞庭惊起老龙眠……”
  清朗长吟响彻山林,原来是一个眉清目秀的年轻道人,斜斜倚靠在大青牛背上。
  似睡未睡,似醒非醒,张口诵着吕祖诗句。
  这一幕景象,落到那些香客游人的眼中。
  多半要赞一声,气派十足!
  可接下来那个年轻道人的举动,却彻底破坏这份仙风道骨。
  他先用手扣了扣鼻子,又挠了挠脚丫,最后还放在鼻子面前闻了闻,嘿嘿笑道:
  “大牛,今日再弄些野兔、山鸡,好让我填一填五脏庙,许久没见过油荤,馋了。”
  如此作态,跟个乡野田埂上的放牛娃没甚区别,哪里有半分真武山门人的缥缈高远。
  那头大得离谱,好似小山般的青牛打了个响鼻,忽地喷出一道白气。
  “噼啪”一下,好似重物击中沙袋的沉闷,几百斤重的野猪猝然倒地,哼哼两声就此没命。
  “这……肉有些多,没吃完岂不是浪费!”
  年轻道人嘀嘀咕咕,却是手脚麻利跳下大青牛的阔背,准备挑拣干柴生火。
  至于开膛破肚、扒皮拆骨这种事儿,他一个真武山道士怎么可能做得了。
  自然要交给大青牛去做。
  “福生无量天尊,真是太馋人……不对,太残忍了。”
  年轻道人回头瞅了一眼,见到大青牛依然娴熟,也就放心下来。
  半个时辰,篝火升起,架上烤着野猪肉。
  油花儿直冒,散出勾人的香气。
  还未等年轻道人开动,一个鹤发童颜的老道士却就出现。
  “啪”的就是一巴掌,差点拍飞后脑壳!
  “你个孽徒!独阳岩的飞禽走兽都要叫你吃干净了!道门圣地,清修之处,岂能容得下这等杀生之事!”
  老道士怒目而视,作势又要举掌拍下,瞥了一眼烤到八九成熟的野猪肉,哼道:
  “还不快给为师拿一块,尝尝味儿!”
  年轻道人捂着后脑,堆起谄媚似的笑意,连忙取下送到老道士手上。
  “师傅,你是不知道这几日徒儿过得有多清苦,青阳一脉,非要大张旗鼓弄道祖诞辰,引得山下的香客一股脑儿过来敬香。
  徒儿又要给人解签、还要给人讲道、还要应付一言不合就动手的江湖中人,这也就罢了,青阳一脉不给工钱,只包斋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