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古言 > 朕靠美貌追妻 > 朕靠美貌追妻 第69节
  洛之蘅面上瞬间浮现出不自然,弱声道:“……是林姑娘帮忙解释的。”
  太子:“……”
  懂了,美人计。
  太子暗骂赵明彰不靠谱。
  想来洛之蘅也是觉得手段不光彩,脑袋低低垂着,一副任人宰割的模样。
  太子原想斥她的话,此情此景下,全然说不出口了。
  把她训哭了,最后心疼的还是他。
  太子深吸口气,尽量平静道:“先用膳,等明日我让人送你回去。”
  房中静静。
  洛之蘅未置可否,沉默地低着头,也不动筷子。
  像是沉默的反抗。
  太子语重心长道:“洛之蘅,你不要任性。两军交战之地情势复杂,我顾及不到你……”
  “那阿兄会把平川的百姓一道撤走吗?”洛之蘅忽然问。
  “这如何能相提并论?”太子蹙着眉,“平川百姓世代耕种于此,大军驻扎在这里,就是为了保护平川百姓的家园不会被战火所扰。我若是将他们迁走,与拱手投降何异?”
  “所以,阿兄是能护住平川的。”
  太子不假思索:“自然。”
  “那为何一定要让我离开呢?”洛之蘅发自内心地困惑,“我与他们又有什么不同?”
  太子顿时哑口无言。
  从他在盛京抓获南越的探子到如今,他已经谋划了大半年,就是为了能够在战火不可避免时护住身后的百姓。粮草充足,兵士骁勇,即便胶着了快一个月,他也有相信能够成功退敌。
  这是所有人上下齐心给他的底气。
  洛之蘅在平川城内救治伤员当然能够安全无虞,她偷偷来的这大半个月足以佐证。
  但是——
  “洛之蘅。”太子定定望着她,“即便平川城固若金汤,只要会出现意外,哪怕是分毫,我都不想让你涉险。”
  洛之蘅似有触动,眼睫颤了颤。
  四目相对。
  他的眼神直白又坦诚。
  洛之蘅几乎要承受不住他的目光。
  偏偏她的全身仿佛冻上一般,动也不动。
  许久。
  洛之蘅似乎终于回过神,垂下眼,哑声道:“阿兄,是不是在你们眼里,我柔弱到,只能缩在南境王府的一亩三分地,才不至于一碰就碎。”
  他当然不是这个意思。
  太子动了动嘴,可洛之蘅不给他解释的机会。
  “在平川城这半个月,没有王府侍卫,没有仆从如云,虽然累了些,但我和半雪两个人过得也很好。”洛之蘅缓缓出声,“我和师父学了医,明明有能力为伤兵出一份力,为什么不能让我留下来?”
  “我知道你和阿爹都担心我,但是你不说我也明白,倘若平川城陷入危险,那在最前线的你和阿爹,又岂会安然无恙?”
  “……假如真的到了最坏的地步,把我一个人孤零零地留在宁川,你们不觉得,对我过于残忍了吗?”
  她说着,眼中就含了泪。
  太子:“洛之蘅……”
  “阿兄,我不是只能在朱楼碧瓦中怯见风雨的金雀。我也可以是风雪中的红梅,哪怕终有零落时,至少为冬日贡献过色彩。”
  “我想留在平川,和你们一起——”
  洛之蘅仰着头,一字一字,郑重其事地道,
  “同生共死。”
  第59章
  夜色浓稠,冬凌提着灯笼,绕着屋舍勘察,角角落落都未放过。
  平川与南越接壤,历来都有兵士驻扎,为此城中特意修建了营房。此番开战,为免扰民太过,殿下早早设防,特意将战线推到平川城外。营房只用来安置伤员和城内留守的军士,军医以救治伤员为先,自然也要落脚此处。
  营房的条件虽比前线的营帐要好,但比起小郡主素来的屋舍,仍旧拍马难及。
  向来由奢入俭难,冬凌越是知道她曾被娇养得有多细致,就越是佩服她能在这里住了这么久。
  他勘察一周,正好见到太子神情莫名地出来。
  他压下心中种种想法,上前道:“殿下,属下已将此处勘察完毕。营房各处防守严密,砖瓦齐备,并无疏漏之处。”
  太子淡淡“嗯”了声,瞧不出喜怒。
  冬凌知道他今晚过来是要劝小郡主回宁川,但如今殿下这幅态度,反倒让他拿不准。
  正犹豫着,听到太子问:“送她回宁川的人马安排得如何了?”
  “已经安排妥当,明日一早就可以送小郡主回去。”
  太子闭了闭眼:“先缓一缓。”
  冬凌一愣。
  今日殿下看到小郡主时有多震怒,他是看在眼里的。虽然如今两军对垒,平川并未遭到太多侵扰,但毕竟是前线,倘若有个万一,平川便首当其冲。
  殿下爱重小郡主,不愿她在边境涉险。明明送小郡主回宁川是十拿九稳的事情,怎么短短一刻钟,反而是殿下动摇了?
  太子无暇顾及其他,率先拔腿离开。
  他脑海中尽是洛之蘅说出“同生共死”四字时的神情:眼中还有未散的雾气,却仍旧藏不住坚定。仰头望着他,透着股义无反顾的果决。
  她是真心想要留在平川,出一份力的。
  太子慢慢地想。
  这几个月他和洛之蘅朝夕相处,深知她如今是再体贴不过的性子,善解人意,从不让人为难。
  这还是她第一次表现得如此强势。
  不想她涉险,不愿她劳神……可再多他自以为的关怀备至,都抵不上她想要和他们同生共死的心意贵重。
  没来由地,太子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曾被他藏在心底里珍藏的画面:
  “我阿爹是保家卫国的大英雄!”幼年的洛之蘅五官稚嫩,说起阿爹时不由挺直了腰板,脸上透着与有荣焉的骄傲,甚是向往地说,“我长大后肯定也是!”
  有人哄笑,说姑娘家说什么大话,以后能在家中把花绣好就谢天谢地了。
  小洛之蘅闻言也不恼,轻轻哼了下,抱起手臂云淡风轻地丢下一句:“等你何时投壶比过我了,再来当面同我说这话吧。”
  身后的人脸色青白不定,再说不出任何话。
  太子闭了闭眼。
  多年不见,他总以为洛之蘅是长大知事了才会性情大变。却原来,她骨子里从未变过。不能披甲,便留守后方;不能杀敌,便救治伤员。她始终都是那个遇不平事,会解囊相助;见危难时,力为其所能的她。
  他自以为是的保护,和打造一个金笼,将她桎梏其中有什么分别?
  *
  洛之蘅有一搭没一搭地嚼着饭粒,食不知味。
  半雪在一旁劝道:“崔公子没有明确拒绝,说明有转圜的余地,姑娘快别忧心了。这些都是姑娘爱吃的,吃完好好歇一晚,养足精神,明日还有的忙呢。”
  话是这么说,但事情没有尘埃落定之前,心中到底忐忑。
  洛之蘅忧愁地叹气。
  半雪见状正要再劝,就见门倏地被人推开,讶异道:“崔公子?”又看了眼洛之蘅,悄无声息地退出去。
  洛之蘅生怕太子打定主意要她离开,不安道:“阿兄怎么这个时候过来,这么晚了……”
  太子问:“洛之蘅,你是不是当真想要留在这里?”
  洛之蘅不明白他的意思,却还是点了点头。
  “叔伯和我都要把精力放到前线战场,无暇顾及你。虽然平川现下安稳,但毕竟在战局之中,瞬息万变,谁也不知形势会如何变化。倘使有个万一,你后不后悔?”
  “不后悔。”洛之蘅隐隐猜到他的意思,坚定道,“我说了,想要和你们同生共死。”
  太子定定望着她。
  四目相对,她眼中的坚持一览无余。
  “好。”太子松口。
  洛之蘅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仿佛没有想到会这般顺利。
  太子眼中浮上笑意,瞥她一眼,眼风扫过几乎没有变化的膳食,拖着声调故意道:“不过——”
  洛之蘅闻音知意,当即竖起手保证:“阿兄放心,我一定按时用膳,绝不拖延!”
  说着就打算回到位置上继续用膳,刚一转身,被太子拉住。
  洛之蘅狐疑:“阿兄?”
  “凉了。”太子言简意赅,“带你去吃别的。”
  “别的?”
  太子微一点头:“我听他们说,西街拐角处的小馄饨味道鲜美,很好吃。”
  洛之蘅倒是没想到太子还会知道这种事。眼看着太子打算拉她出去,她停在原地,失笑道:“阿兄,就算好吃,这时也是去不成的。”
  “……你累了?”
  洛之蘅摇摇头。
  太子不解:“那为何去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