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古言 > 朕靠美貌追妻 > 朕靠美貌追妻 第22节
  太子到底是一国储君,哪能当真身无挂碍、一身轻松的到处游玩?
  来南境这些时日,盛京中的折子雪花似地飘来,途中太子尚且可以亲力亲为,自打进到南境王府,这些五花八门的奏折不得不全都汇到他这里,先由他择选出要紧的,再通过冬凌转述给殿下。
  虽然太子英明神武,很快便想出了修改铜镜的法子,借此把冬凌遣过来帮忙。可这到底只能解一时之困,哪是长久之计?
  要他整日对着密密麻麻的墨字,还不如一刀结果了他!
  太子伴着他的连声抱怨咽下最后一口糕点,端起清茶抿了口,语气悠悠地问:“不想理奏折?”
  “当然不想!”阳起斩钉截铁。
  “孤的铜镜改造得如何了?”
  这话虽然问得风马牛不相及,阳起还是尽职尽责地道:“已经照您的吩咐修改好了,属下这就给您拿过来。”
  说着,他闪身回到正厅,很快抱着一个锦盒出来。
  太子取出铜镜把玩片刻,满意地点点头:“改得不错。”
  “那……属下方才所求之事?”阳起满含期待地望着太子。
  太子不疾不徐道:“南境王府暂且不能让你进。”
  “为什么啊?”阳起苦恼不已,“在破庙偶然遇见小郡主一行人,已经是一旬以前的事情,南境王府的府卫早该将属下的相貌忘得七七八八了。况且,属下也不求像以前一样紧跟您左右,只要混在其他仆从里暗中保护您就行。这也不行吗?”
  太子摇头:“不行。”
  阳起还欲再度争取,冬凌善解人意地解释:“小郡主正在请殿下帮着找破庙避雨时偶遇的那位公子,你这时去南境王府,岂不是自投罗网?”
  “嗯?”阳起顿时将方才的念头抛之脑后,好奇地望向冬凌,“小郡主为何要找殿下?”
  冬凌看了眼惬意吹风的太子,见他没有阻拦的意思,便大方告诉阳起:“小郡主心仪那位公子的声音,故而想要找寻。”
  “小郡主心仪殿下?”阳起听前不听后,眼睛一亮,抚掌高兴道,“那不正好?小郡主心仪殿下,只要殿下言明,小郡主定然不会轻易吐露殿下的行踪。如此一来,殿下既不用被迫掩藏踪迹,属下也可以明目张胆地在您左右保护,这岂不是两全其美的妙事?”
  太子:“……”
  “啊不。”阳起又认真补充,“是‘三全齐美’。殿下和小郡主如此有缘,说不得还能趁此机会娶回一位太子妃呢。”
  “……”冬凌呼吸一窒,想起那晚太子的反应,忙不迭制止他,“别胡说——”
  阳起困惑不已:“为何是胡说,我说的难道不是实情吗?”
  冬凌有心委婉解释。
  阳起却已经一拍脑袋,恍然大悟道:“属下明白了。”
  太子眉梢一扬:“你明白什么?”
  “属下明白,殿下无意同小郡主结秦晋之好。可殿下又容色出众,生怕小郡主在朝夕相处中愈发为您的容貌所惑,痴心更甚,是以不愿意用‘美人计’诱使小郡主泥足深陷。”
  阳起满怀敬佩地总结:“殿下果真是貌美心善!”
  太子煞有介事地点头:“你说得对。”
  阳起沾沾自喜地笑起来。
  冬凌:“……”
  第19章
  冬凌对眼前的情形早已司空见惯。这样一唱一和的气氛里,他向来插不上话,于是眼观鼻鼻观心,心平气和地候在一旁。
  及至两人的声音落定,他瞅准时机立时出声,主动岔开话题:“殿下可是想好了旁的差事安排给阳起?”
  阳起闻言,顿时将方才的沾沾自喜抛诸脑后,眼巴巴地望向太子:“殿下……”
  语气中夹杂着委屈和期待。
  他和冬凌跟在殿下身边多年,默契自是不言而喻。
  经对方一提点,立时回想起方才的情形:
  殿下先是问他想不想理奏折,又是话锋一转,问起铜镜的事……
  他在非笔墨一道的事情上素来天赋卓绝。铜镜被送来的当日,他便已经按照殿下的吩咐悉数改造完全。原想着立时呈给殿下,是冬凌说他需要名正言顺过来此处的借口,才将递呈铜镜一事搁置至今。
  殿下对这桩事心知肚明,如今要回铜镜,分明是不打算再拿铜镜当借口。
  冬凌过不来,让他分理奏折又非长久之计……
  想到这里,阳起面上喜色顿现,摩拳擦掌道:“属下已经准备好为殿下分忧了!”
  太子侧眼看他:“当真?”
  “绝无虚言!”阳起信誓旦旦地点头。
  太子意味深长地点头:“如此甚好。”随即敛回视线,从怀中取出一方锦盒抬了抬。
  阳起不解其意地接过来:“这是何物?”
  太子悠悠抿了口茶,示意他自己打开看。
  阳起迟疑着望了望太子,犹豫着打开锦盒。看清盒中的东西后,愈发不解地询问:“殿下,您——”
  “和孤的铜镜一样,将此物改造好交给孤。”太子猜透他的心思,不等他说完便率先启声,语毕,慢条斯理地补充道,“冬凌依旧日日过来处理京中递过来的奏折。”
  阳起:“……”
  阳起挣扎着问:“……殿下安排给属下的差事就是这个吗?”
  “怎么?”太子尾音微挑,问,“不愿意?”
  “……”
  阳起顿时浮现出些许颓丧之色。
  原想着不用再困守一方之地,如今期待落空,他捧着锦盒,好半晌都不发一言。
  他向来是心直口快的直爽性子。眼下这副情形,他实在无法违心说出“愿意”二字。
  冬凌听得好奇,悄悄往侧边挪了挪脚步,朝着锦盒探身张望。待看清其中的物什后,冬凌清了清嗓,拍拍阳起的肩,强忍着笑意感慨道:“殿下给的这个差事果然好极。”
  阳起忍了几忍,盯着锦盒中的物什半晌,着实没有忍住,毫无感情地问:“……好在何处?”
  “这个物什比殿下的铜镜小,改起来费不了多少功夫。依你的手艺,大约一个时辰便能大功告成。余下的时间便能空出来帮着殿下筛理奏章。”冬凌顿了下,笑眯眯地道,“如此算来,当然是好极!”
  阳起:“……”好一个幸灾乐祸。
  阳起愤愤瞪了冬凌一眼,转头望向太子,沧桑不已地强调:“殿下,属下是武将。”
  “所以殿下大发慈悲,吩咐我来替你分担一二。”冬凌出声,宛如魔音贯耳。
  阳起悲愤交加地怒瞪他,握着锦盒的力道大增,仿佛把锦盒当成冬凌,肆无忌惮地蹂|躏泄愤。
  冬凌眼皮一跳,忙收起揶揄的心思,正要制止他时,太子未卜先知一般,当先警告道:“你若是毁损了孤费心挑选的腕钏,这一个月都不要想离开此地。”
  阳起回过神,低头望向锦盒中金灿灿的腕钏,底气不足地“喔”了声:“属下明白。”
  他恭恭敬敬地捧着锦盒,一副萎靡不振的模样。
  冬凌方才故意引导着他曲解太子的话中之意,此刻难得心虚,抵拳轻咳两声,偏头压低声音道:“还不快继续问殿下!”
  问什么?
  阳起懵懵懂懂地抬首。
  冬凌恨铁不成钢地抚了抚额,在他茫然的视线中指指了锦盒,嘴唇翕张,无声比出“差事”二字的口型。
  殿下虽然让他继续来此处处理奏章,却始终没有明确下达让阳起继续驻留在此处的命令,显然对他另有安排。
  冬凌费力地盯着他,企图将这些言外之意通过眼神传递过去。
  好在阳起没有辜负两人多年共事培养出的默契。
  他迟钝地眨了眨眼,倏地心领神会,惊喜不已地问:“殿下是不是还有旁的差事交代?”
  太子终于施施然出声:“还不算笨。”
  阳起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太子道:“你既然不愿意处理奏章,便寻个机会,去林府探探。”
  阳起这段时日的奏章也没有白看,闻言偏头一想,终于从脑海的角落中费力扒拉出一个人名,试探问:“殿下是说,林刺史?”
  太子淡淡“嗯”了声,搁下茶盏,朝他低声嘱咐一二。
  阳起恍然,拍拍胸脯保证:“殿下放心,属下定能将此事办得滴水不露。”
  冬凌没有留意两人的对话,兀自蹙着眉沉思半晌,询问道:“殿下,若是属下记得不错,去岁科考的一甲榜眼就是江州林刺史家的公子?”
  “是他。”太子不以为意地,“怎么?”
  “属下前些时日整理吏部的折子,正巧看到林公子被外放到楚州为官的调令。”
  太子眉心微蹙:“文官三年一任,他这个时候不是应当在翰林院供职?”
  冬凌仔细回忆片刻,道:“折子上写得含糊其辞。只说林公子自请外放,因着想要在赴任前回乡成亲,特向吏部告了三个月的假。吏部准他在成亲事毕后前往楚州走马上任。”
  “孤看过他写的文章,才华横溢,深有见地,和去岁的状元不差上下。只是在辞藻一道显得平实,不得皇帝喜爱,才略逊一筹。依他的才能,好生在翰林院供职三年,升迁不在话下。”顿了下,太子满心不解地问,“怎么好端端地,放着锦绣前程前程不要,忽然想去楚州就任?”
  冬凌猜测道:“看吏部官员的意思,似是林公子为了成亲,才特意自请外放到楚州。”
  南境二州,境北为江州,境南为楚州。
  前往楚州上任,必要经过江州,顺路成亲,倒也不失为借口。
  只是这理由也太过荒唐。吏部又不是不准官员的探亲假,若要成亲,直接告假便是。何至于如此舍本逐末?
  冬凌不假思索地摇摇头,驱散这个尽显荒谬的念头。
  太子显然也是如此想的,他眉目不展,沉声吩咐:“给京里去信,让他们去查。”
  冬凌垂首,正要应“是”,忽然被一道轻声打断。
  “殿下。”阳起小心翼翼地插话道,“那个……属下大约知道是怎么回事。”
  话音刚落,太子和冬凌不约而同地朝他望去。
  阳起忽然被两人的视线盯着,有些不自在地挺直腰杆。
  太子问:“是怎么回事?”